□记者 朱凯迪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因此,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为“良好睡眠 健康同行”。杜鹃介绍,睡眠的三要素是睡眠节律、睡眠动力、身心放松,根据三要素专家总结出一套简单的操作方法——“上、下、不、动、静”五部睡眠障碍疗法。
“上”即晚上定点上床。按照中国传统说法,人应“子时而息”。子时,也就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两个小时,也是深睡眠最集中的时间段。因此建议,晚上10点半到11点上床睡觉,固定生物钟。
“下”即早晨定点下床,由于不同年龄段睡眠需求的时间不同,建议60岁以上的失眠患者晚上10点半上床,早晨4点半起床;60岁以下的失眠患者,总卧床时间为7个小时,建议早晨5点半起床。不坚持固定时间上下床,就无法培养生物钟,失眠就会持续。
“不”即不补觉、不午睡、不赖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增加保持清醒时间,以增加睡眠动力。
“动”即白天有氧运动30-60分钟,每周运动3-5次,如散步、快走、打太极拳等。
“静”即每天静心练习1小时,如渐进式肌肉放松、正念呼吸等。
杜鹃提醒,良好睡眠的基础是要保证相对固定的生物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最重要的是作息时间要相对固定,养成良好的睡眠节律。值得注意的是,至少需要坚持3-4周才能有效果。如还是不能改善睡眠,且影响到白天生活或者工作,建议寻求专科医生就诊,千万不要随意服用安眠药物,以防由于使用不规范逐渐形成药物滥用或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