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是以“睡不醒、睡不好、睡不着”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失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不安腿综合征、发作性睡病等。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经济压力的增加,失眠中心的门诊量逐年上升。
“以前门诊大多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群体,近几年,三十几的青壮年也逐渐成为就诊高峰年龄段。”杜鹃介绍,相关数据也显示,青壮年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患者年龄前移,尤其是现在有不少青少年也出现了睡眠障碍,“发作性睡病起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儿童到青少年,上午前两节课容易打瞌睡,情绪激动时容易猝倒,往往是老师发现后建议家长带来就诊。睡眠呼吸暂停发病率也很高,但是不太引起大家重视。”
杜鹃说,青壮年大多是慢性失眠以及睡眠时相后延,即入睡晚起床晚;中老年多为睡眠时相前移,即入睡早起床早,都是由睡眠节律紊乱引起的。青壮年多属焦虑性失眠,因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不规律、情绪不稳定等因素造成。有超过一半的年轻人主动熬夜,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工作原因“被动性熬夜”。从理论上来讲,一个星期有3个晚上以上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且这个状态持续3个月以上,就属于慢性失眠。此外,60%-80%的人群会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
“我们一般建议14-17岁的青少年睡眠8至10个小时,18-64岁是7至9个小时,64岁以上7至8个小时,且不建议少于5个小时。”杜鹃说,不过睡眠时长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睡眠时长和人的饭量一样,都是因人而异。睡得好不好,不能以睡眠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而应强调睡眠的质量,只要符合自己的睡眠习惯,能够保证白天体力、精力充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