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衡
我一直不习惯带钱包出门,感觉麻烦,还很怕丢,好像男同志大多是这样。但是,出门在外,现金或多或少要随身带一点,万一用到了呢?不带钱包,我就把现金放在有纽扣或拉链的口袋里,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钱丢失和被盗的情况。所以,虽然有了智能手机,也安装了微信、支付宝等软件,但开始的几年,我还是坚持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
直到7年前,这一情况才彻底改变。2015年我在杭州挤公交车时,因为那条新裤子的“屁股袋”仰天开口,没有拉链,被扒手顺走了两千元钱。以历了此事,儿子就教我在手机上支付,给我捆绑了银行卡。原本以为移动支付是年轻人的专利,以为很难学很麻烦,哪里想到一学就会,太简单太方便了,比使用现金更省事更安全。后来,我就不再用现金支付。2016年因为治疗需要,我常来常往于杭州。开始时口袋里还是要放若干现金,但发现只要是付钱的场合,不是支付宝就是微信转账,带出去多少现金,带回来还是多少现金。
回到乡下,看到卖菜卖水果的商贩大多是老爷爷老太太,心想他们应该不会有智能手机吧,老年机可是安装不了那些个软件的。但现实是,他们的摊点上都放着用于收款的微信二维码、支付宝二维码。尽管交易数额往往在10元20元以内,但只要准备付钱,老人家就会把那个收款码递到你面前。我惊呼,哪里还有什么城乡差别,怎么还能小看农村老人?
2019年上半年,我开始到处旅游。旅途中少不了要买点零食买点纪念品,都可以手机支付。在国内,没有什么支付是手机搞不定的。后来去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旅游,第一次出境前,我特地问了导游,回答说是一样可以手机支付。数次验证,果然如此。这以后,我无论到哪里都不再带现金了,真正实现了“身无分文,走遍天下”。
乡下普及了手机支付,连老太太老大爷都用手机收款,这辈子口袋里怕是不要再带现金了。但在一个月前,有件事让我改变了这一想法。
那天,我在黄田畈农贸市场外边的蔬菜自产自销专区买了一把苋菜,需要支付3元钱。我掏出手机,老太太也递过来挂在胸前的收款二维码,很快我就完成支付了。这次我留心看了“回执”,是一个男性的名字。一问,她说是儿子的手机收款。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再问她儿子会不会把钱给她。老太太说,得向儿子去要。我看这个老太太满脸沧桑,少说也过古稀之年了。这么热的天,还要到菜地浇水、采摘、赶市口,卖菜的钱自己看不到摸不着,主动权还在儿女们的手里,我莫名的不安起来。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连几天,我都跟着老伴一起去买菜,了解到的情况是:大多数老菜农没有智能手机,你扫微信、支付宝付出的钱,有可能是其子女收款。虽然子女有孝心的居多,但是他们也许不在父母身边,也许对几块小钱不当一回事。须知,年轻人眼里的小钱,可是老人的血汗钱啊!
问过几个老人家,他们都说如果有现金,最好还是给现金。辛辛苦苦、起早落夜、付出辛劳挣的钱,不过自己的手,心里难免忐忑。对他们来说,现金才是硬道理。
自此以后,我的口袋里又带上现金了。不多,五元十元,几张而已,就为了支付给那些辛勤劳作挣点小钱的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