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剧团,黄书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她从未接触过婺剧,对婺剧的曲牌、韵味一无所知。“婺剧有很多独特的技巧,比如滑音,我一开始根本做不出来,拉弦就像在‘念音符’,没有一点婺剧的味道。”不仅如此,剧团里前辈们精湛的技艺也让她倍感压力,“身边的人都比我厉害,我会自卑,甚至会因为独奏没拉好而责怪自己。”
回忆初入剧团时的第一次独奏,黄书瑶仍记得那种手足无措的窘迫。当时她第一次在台侧参与伴奏中的独奏段落,本就因不熟悉婺剧曲牌而紧张,偏偏乐器的音还没调准——本应是纯五度的音准,拉出来却走了调,干涩刺耳的音色与剧情里悲戚的氛围格格不入。“拉完之后,我脑子一片空白,满耳都是自己拉错的声音。”黄书瑶说,下台后她第一时间给妈妈打了电话,声音里满是委屈和挫败,“我跟我妈说‘我不待了,这里太难了’,我甚至觉得自己连最基本的音准都搞不定,根本不配留在剧团。”
但放弃的念头,终究抵不过对二胡的热爱。黄书瑶坦言,就业竞争激烈,找一份与音乐相关的工作并不容易,“剧团工作虽然有挑战,但至少能让我一直和二胡打交道。”于是,她收起委屈,把压力变成动力。为了尽快适应剧团工作,她开始主动琢磨婺剧曲目。没有老师手把手教学,她就偷偷观察前辈演奏,反复听录音找感觉;遇到不懂的曲牌,她就查阅资料、一遍遍练习。“我不太喜欢麻烦别人,所以很多东西都靠自己慢慢悟。”如今,黄书瑶已能熟练参与剧团的各类演出,从最初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演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