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出生的项惠豪是永康人。初二那年,因文化课成绩不尽如人意,他对未来充满迷茫。“当时我姐夫在东阳婺剧团工作,是乐队队长,他看我对学习没太大兴趣,就问我要不要学门乐器手艺。”项惠豪回忆道,彼时的他对乐器一窍不通,但想着能有一技傍身,便答应了下来。就这样,在家人的支持下,他离开家乡,前往武义兰香艺校,开启了为期3年的音乐求学之旅。
在艺校的第一年,项惠豪主修笛子。“笛子音色悠扬,上手相对容易,但要吹得有韵味,得下苦功。”每天清晨,天还没亮,他就抱着笛子钻进练功房,从长音、颤音等基本功练起,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打磨。为了掌握气息控制的技巧,他常常对着镜子调整姿势,反复练习深呼吸,直到头晕眼花也不停下。“虽然学习乐器很枯燥,但唯有坚持才能真正练好。”项惠豪笑着说,一年的笛子学习,不仅让他打下了扎实的管乐基础,更让他爱上了传统民乐的独特魅力。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学业过半时。当时,东阳婺剧团急需唢呐演奏员,得知这一消息后,项惠豪主动提出转练唢呐。“唢呐和笛子虽同属管乐,但差别极大。唢呐音色更浑厚、穿透力更强,对气息的把控要求也更严苛。”为了尽快掌握唢呐技巧,项惠豪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每天早上,他都会在排练室里练气,对着墙练习长音,感受气息在体内的流动;晚上下课后,他又留在排练厅,反复琢磨婺剧曲牌的演奏技巧,研究如何通过音色变化表达剧情情感。“因为在家没法练习,唢呐声音太响,怕吵到邻居,只能在排练厅里多练一会儿。”凭借这份执着,项惠豪的唢呐演奏水平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质的飞跃。
谈及第一次上台演奏的经历,项惠豪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在艺校时参加县里的比赛,演奏的曲目是《山村来了售货员》。上台前紧张到手脚发抖,差点吹不出音来。”项惠豪说,好在他很快稳住心态,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他渐渐进入状态,将曲目里欢快的情绪通过唢呐传递给了全场观众。最终,他凭借出色的演奏获得了比赛金奖。“那个金奖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对我努力的肯定,更让我坚信自己能在唢呐演奏这条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