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鹏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一大病症,且目前没有药物能逆转,因阿尔茨海默病而导致的老年人认知缺损,仅有的药物也只是改善认知功能、控制精神症状。因此,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识别,显得尤为重要。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知彼知己 早诊早智”。
关于“早诊早智”,我们不得不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张大妈早前记忆不好,有时会不记得钥匙、钞票放在什么地方,但家人提醒后还能想起。对于这一细节,张大妈的老伴归咎于岁数大了,有点记忆不好是正常现象。一年半后,张大妈的记忆更差了,很明显影响到了生活。体现在常常忘事,提醒了也没用;常反复问同一个问题,说话也变得唠里唠叨;走在街上,看见老熟人却叫不出对方名字;变得猜疑,东西找不到了,时常怀疑是别人偷了;上街买菜,挺简单的账算起来却很费力,甚至根本不会算。鉴于以上种种变化,张大妈的家人才下决心带张大妈去医院检查,一检查,家人傻眼了,CT报告显示:张大妈得了脑萎缩。经医生全面检查发现,张大妈得的是阿尔茨海默病。
透过该案例不难发现,张大妈早先就已经显现出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这些异常表现也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现。据统计,每年大约10%-30%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会转变为阿尔茨海默病,而正常老年人每年仅1%-2%会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
目前,医学上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比较严格的诊断标准:1.家属或知情者反映患者存在记忆障碍;2.客观检查证实患者存在记忆障碍,记忆力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符;3.一般的认知功能保持完整;4.日常生活能力保留;5.不存在痴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由于起病隐蔽,容易忽视,等发现异样时,多已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因此,应特别关注老人,一旦出现记忆障碍,应及时到专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