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5版:三乡 2021年09月22日

老模具拍出新月饼

萌娃品尝“历史的味道”

  □记者 吴旭华

  用几百年前的模具制作月饼,会不会有“历史的味道”?

  17日,位于画水镇文化站内的锁文化馆,迎来了画水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院内芬芳的桂花树,长廊下悬挂着的木制模具,让孩子们欢欣跳跃。

  揉面皮、裹馅儿,把面团放到洗净并刷了一层植物油的模具内,小手使劲一压,再拿起木模一磕,一个月饼就新鲜出炉了。这些月饼都被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因为这些模具已有数百年历史。

  “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让孩子们感受传统工艺,感悟传统文化,这是很好的乡土教育。”画水中心幼儿园园长朱敏霞说。

  这份独特的文化资源,缘于画水镇永乐文化礼堂管理者蒋有军多年的倾心收藏——从2004年起,他就专注于民间生产生活资料收藏,为研究农耕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史料。偶然的机会,他在市场上发现了一批糕点模具,觉得很有意思,就花重金收藏下来。“随着各种各样的西点、甜品冲击市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民间很多糕点作坊关闭了,这些模具就流散到市场上。”就这样,数年间,蒋有军收集了上千个糕点模具,其中月饼模具就有数百个,最贵的模具价格高达上千元。

  这些月饼模具来自东阳、义乌、金华甚至绍兴等地,时间从清代乾隆年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些月饼模具都有着独特的纹样,几乎没有重样的,内容包括福禄寿喜、梅兰竹菊、花鸟虫鱼等,寓意都很吉祥,雕刻也很精致,有的还在模具背面刻上自家商号名字,显示出初步的品牌意识。

  能不能将这批“穿越”时空的模具利用起来,成为人们了解旧时饮食文化的载体?蒋有军充分依托文化礼堂、锁文化馆等空间,常年展陈,举办活动。去年,他和画水镇中心小学联办了中秋做月饼活动,受到广泛好评。今年,画水中心幼儿园又慕名而来,与他一起举办“月满中秋”自制月饼活动。“用古人的工具做月饼,对孩子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手工体验,还可以让他们领略到月饼模具纹样的含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视觉艺术。”蒋有军说,在中国人的传统中,纹饰具有点缀空间、烘托主题的作用,“纹必有意,意必吉祥”,直接表达祈福颂祥的大众心理,这是现代模具所欠缺的最珍贵的内容。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完成了月饼体验。品尝“历史的味道”,真甜!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东阳市委机关报| 声明:东阳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579-86611000 86091660 89301002| 投稿邮箱:zjdyrb@qq.com| 广告合作:0579-86691586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