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妮
秋夏交替,暑气还未消散,不少人已经打着“秋季进补”的幌子又开始大吃特吃了,然而口不择食、肆意进补往往伴随着健康风险——胃肠炎。
横店医院急诊科主任虞振委介绍,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发生与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胃肠炎的典型症状有恶心、胃肠道消化能力减弱、食物堆积导致恶心感;腹痛,致病微生物在胃肠道产生炎症因子,刺激人体产生腹痛;腹泻,肠道菌群失调,胃肠痉挛收缩,引起腹泻;发热,机体受到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后,免疫系统进行免疫调节,导致体温升高;脱水,腹泻和呕吐会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如不及时补充,会引发脱水。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嗜睡、昏迷等严重症状,一旦出现以上异常,应立即就医。
生活中诸多不良习惯都会导致肠胃炎的发生。如饮食不当、暴饮暴食、食用辛辣刺激或生冷食物(雪糕、辣椒、大蒜等)刺激胃肠道,增加患胃肠炎风险;腹部受凉,夏季长时间吹空调或风扇,未注意腹部保暖,可能导致胃肠道痉挛,引发胃肠炎;细菌感染,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食物容易滋生细菌,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细菌在胃肠道内繁殖,易引起胃肠道黏膜炎症。
在日常生活中,应确保食材新鲜,避免食用剩菜、剩饭和发霉变质的食物;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不按时吃饭;少吃冷饮,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饭前便后要及时洗手,保持手部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