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人文 2024年09月18日

【3】三杯岭头的饯别

  杭温高铁一路向南,奔向南戏的故乡——温州。从东阳出发,这趟旅程只需半个多小时。而在元末,醉心戏曲创作的高明(字则诚),历时数月风尘仆仆从故乡温州永嘉赶至义乌,师从黄溍游学,曾至横城义塾。高明性格耿介,嗜读杂书,不专注于儒家经典,引发黄溍呵斥,高明于是不辞而别。黄溍寻至其宿舍,发现了书于壁上的《琵琶记》初稿,读之“文词淹博,意义精工”,拍案称绝,于是急忙前往追赶,在岘山山背岭头的峰回亭追上了高明,挽留不得,遂饮酒三杯而别,东阳旧志因此留下了《琵琶记》初稿草创于东阳之说。

  峰回亭因建于山背,又称山背亭,后因为这段佳话而得名三杯亭,此岭也被称为三杯岭。但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柯认为,三杯亭更多与陈樵有关,琴塘潘氏家谱记载陈樵曾隐居于此读书。

  在横城义塾期间,高明与蒋元及其子蒋季高相从甚厚,与宋濂、王袆、杨芾皆为同窗。继任塾主蒋伯康建友怡斋,高明特意作诗《紫荆树》颂贺。蒋伯康在横城别墅建伯康艺苑,排演《琵琶记》。

  元明两代东阳横城一带至温州永嘉,大致路线为从横城出发,往东南方向经永康、缙云,过冯公岭进入处州(丽水),再顺好溪入瓯江至永嘉。高明何以会折北往山背岭?华柯认为,高明经山背岭,最大可能是追随黄溍从义乌至横城义塾而经过。当然也不排除高明当年离开横城义塾后,意欲沿东阳江云游访友。总之,《琵琶记》和高明已然成为横城义塾特有的文化“视觉锤”。

  从义乌经画水到东阳城区的古道,就经过洗马塘。旧时村民去城区多行古道,三杯亭是必经之地。随着宽阔平坦的“四好农村路”建成,古道已经湮废,《琵琶记》的传说却至今不绝。

  洗马塘自然村村民对建造杭温高铁给予了极大支持,工程指挥部就放在村内。“我们也很想早日建成早日通车,到时候可以去温州看看高明的故乡。”蒋文明说,为发掘义塾文化,1988年,村民筹资在水泉山上建起了“两朝义塾纪念馆”,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严济慈欣然为之题字。原文化局还组织人手,搜集史料翻印了《横城蒋氏义塾志》。抓住杭温高铁开通的机遇,洗马塘自然村正在谋划改造提升“两朝义塾纪念馆”及周边环境,复兴义塾文化,发展文化旅游。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东阳市委机关报| 声明:东阳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579-86611000 86091660 89301002| 投稿邮箱:zjdyrb@qq.com| 广告合作:0579-86691586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