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健康东阳 2022年08月31日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怎么办?

须定期做消化道内镜检查

  □通讯员 马洁如

  你知道结直肠癌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居第3。尽管结直肠癌发病的原因大部分都不明确,但有一些疾病几乎会百分之百发展为结直肠癌,其中就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一年前,60岁的陈大爷(化名)发现自己长了“痔疮”,不仅每天要上四五次厕所,而且大便又软又细,还伴有出血。以为自己只是长了“痔疮”,他去药店买了痔疮膏。最近一个月,他发现病情加重,人也越来越没精神,遂前往横店文荣医院就诊。

  接诊的该院普外科医生王永航在为陈大爷做直肠指检时,摸到离肛门6厘米处有一个肿块,考虑老人有便血及大便变细等信号,便安排他做了肠镜、全腹CT等检查。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陈大爷结直肠部位长满了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息肉。王永航指出,这是一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综合评估后,普外科专家团队为陈大爷实施了直肠癌根治术+全结肠切除术+回肠造口术。

  据介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由APC基因突变引起的,以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大肠息肉数目至少100枚以上,最多可达5000枚,数量多时呈地毯式密集分布,几乎看不到正常黏膜。“这类患者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通常没有症状,但随着肠内的腺瘤和息肉增多、增大,就会出现便血、黑便、贫血、腹泻、便秘、腹痛等症状。”王永航说,如不预防性切除结肠,患者在50岁左右,100%会发生癌变。

  大多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具有结直肠癌(息肉)或其他肿瘤家族史,但也有25%至30%的患者像陈大爷这样,没有上述家族史,是精子、卵子或受精卵发生突变,导致由此发育而成的个体带有可遗传的突变。

  医生建议,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和APC突变基因携带者,从10至15岁开始每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早发现、早诊治,预防息肉发生癌变,并从25至30岁开始随访相关肠外肿瘤,如甲状腺肿瘤、肝肿瘤、硬纤维瘤等。即使不是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的一般人群,到了一定年龄,特别是40岁以后,也应该定期做消化道内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尽早治疗。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东阳市委机关报| 声明:东阳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579-86611000 86091660 89301002| 投稿邮箱:zjdyrb@qq.com| 广告合作:0579-86691586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