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文旅体 2024年07月02日

公共文化服务
何以更优化?

  □张庆

  走进城市书房,市民可感受阅读之美、读书之乐;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免费的文化艺术培训;有一部手机就可掌握各大场馆活动,按需选择……自2021年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以来,我市聚焦群众文化需求,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市民的文化获得感持续提升。

  在看到喜人变化的同时,也要冷静思考,我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投入在不断增加,“热情的付出”与“群众的反响”是否对等,是否还有进步空间?

  文化供给,由“唱独角戏”向“齐抓共管”转变。这些年,我市围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建设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城市书房(马生书屋)的打造。如横店电影城市书房吸引社会力量负责日常运营管理,打造了我市首家“阅读+影视+咖啡”的新型阅读空间。不难发现,一些镇、社区的书房,因为管理不到位而“门庭冷落”。对此,是否可以进一步拓宽思路,调动更多社会主体的参与主动性和针对性,凝聚齐抓共管的合力,让公共文化空间不只是“摆设”,而是真正走进群众日常生活。

  服务效能,由“一枝独秀”向“多元共融”转变。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元,因此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从“我送你接”向“你需我送”转变,将基层老百姓的需求放在服务的首位。这一点,我市已经有诸多创新尝试,如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不再停留在原有的阅读、观展、演出等功能,而是在公共教育、艺术普及等方面做诸多延伸。不仅如此,公共文化服务还主动走进景区、乡村等地,与非遗、旅游结合,与影视互动,不断向外扩大服务群体和传播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加快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景区化、公共文化阵地导游化、公共文化活动旅游化,助推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向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转变,民俗文化活动向特色游客体验项目转变,让“公共文化+旅游”的叠加效应不断放大,真正让文旅融合发展造福于民。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共东阳市委机关报| 声明:东阳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579-86611000 86091660 89301002| 投稿邮箱:zjdyrb@qq.com| 广告合作:0579-86691586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