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们开始在全市各镇乡街道巡演,还踏上了江西、陕西、湖南等革命老区。每到一处,都通过精彩的电影放映与曲艺表演,将党的声音、社会正能量传递给观众,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推动政策落地、凝聚社会共识贡献着文化力量。
干一行就要专一行。为提升道情演唱技艺,我除了向吴洵梅老师虚心学习,还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曲艺培训班。听说巍山镇巍三小区的吕一方是道情老艺人,我特地赶到他家拜访求教。却不想,吕一方老师已经改行。根据行业旧规,一旦改行就不能再以旧艺示人。我一再向他保证,录音仅作内部传阅,不会公开播放。每次去拜访,我都会自掏腰包购买油、米、肉等相赠。随着拜访次数增多,老艺人感受到我的真诚,也放下了顾虑,同意我录制传统老曲本的演唱视频。往后一个多月,我每日奔赴吕老师家中,全身心投入视频录制工作。吕老师的这份信任让我深受感动,练习也更加刻苦。
从最基础的拍打渔鼓、打竹节,到记背唱词;从简单的滩头戏,到长长的戏剧唱本——一切从零开始,我每天重复着看似枯燥的练习,努力记背每一段唱词。为精进技艺,我反复琢磨渔鼓的击打技巧,在传统节奏里融入新的韵律,让老腔调焕发新活力。在唱词创作上,我始终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展现家乡风貌当作使命。为宣传东阳“三乡一城”的美誉,我翻阅大量资料,将家乡的人文底蕴写进唱词里。
这些年,我陆续创作出上百篇道情作品,形成多个系列:法律系列将晦涩条文编成朗朗上口的唱段,反诈系列用鲜活故事敲响安全警钟……我和吴洵梅老师还在东阳电视台“新时代文明讲堂”创作并录制了众多作品,涵盖安全、文明、反诈、法律宣传等主题,用道情形式向大众宣传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