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菁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很多老年人认为瘦点好,瘦点就不会得糖尿病等慢性病,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老年人过瘦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贫血、骨质疏松症、肌少症等,过胖可能会有心脑血管疾病困扰,增加关节负担等。那么,老年人应把体重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才合适呢?
过度消瘦,脾胃内伤。对老年人而言,并不是越瘦越好。过瘦往往意味着肌肉和骨量的减少,很可能造成肌肉萎缩、体力衰退,容易引起肌肉减少症、营养不良等问题。《黄帝内经》记载:“脾主身之肌肉。”脾与肌肉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因此,把瘦当作健康的“金标准”,实属谬误。
过度肥胖,百病丛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呈指数下降,如果身体摄入的热量、营养物质无法被消耗、代谢,加上运动量减少,肥膘就会不经意地贴在身上。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肥胖的本质就是痰湿在体内留滞。所以,肥胖者更易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老年人可以参考体重指数(以下简称BMI),来判断自己体重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BMI是一种用来衡量体重和身高之间关系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是BMI=体重(千克)/身高(米)。BMI<18.5表示体重过轻,需要增加体重。BMI在18.5~23.9之间,表示体重正常,属健康范围,维持平衡即可。BMI在24~27.9之间,表示体重超标,可能存在代谢紊乱、血脂升高、血压升高等问题,需要减少摄入。BMI≥28,表示体重肥胖,可能存在心脏病、糖尿病、脂肪肝等问题,需要严格控制摄入,大幅度减少体重。
研究发现,老年人稍微“胖”点更有利于健康。临床数据也表明,微胖老人不易发生流感等急性感染,外科手术预后效果也更好,在面临疾病或其他风险时,身体脂肪储备更充足,有助于熬过疾病最严重的时期。如果以BMI作为判断标准,18~64岁健康成人的体重指数正常范围是18.5~23.9,65岁以上老人的适宜体重指数应为20~26.9,若是高龄老年人(≥80岁)体重指数适宜范围应是 22.0 ≤BMI<26.9 。
老年人如何科学管理体重?可参考以下3个方面:
建议老年人每年计算两三次BMI,使体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饮食方面,没有基础疾病且不需要特殊控制饮食的老年人,建议保持饮食多样性,减少不必要的食物限制,不要做单纯的“素食主义者”和“肉食主义者”。可选择鱼、虾、禽肉、猪牛羊肉等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物的优质蛋白质,同时保证豆类、新鲜蔬果的补充。
运动方面,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情况,建议在运动时遵循循序渐进、系统性及个别对待的原则。在运动中做到低强度,短时间;有规律,常坚持;量力行,不逞能。推荐太极拳、八段锦、强度和缓的广场舞等。
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