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碾磨房
吴起革命纪念馆,一座典型的窑洞院落,分成南北两院。
每次立于北院最南边的一孔窑洞前,吴起县志办编辑黄永旺就心情激动,“当年中共中央抵达吴起后,召开了吴起镇会议,这就是当时毛主席坐过的碾磨。”黄永旺说,这孔窑洞当年是院落主人的碾磨房。1935年10月22日,“切尾巴”战役胜利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这座碾磨房里举行。没有桌椅板凳,红军将领们就分坐在碾磨盘上,作出了关乎中国未来的战略决策:批准榜罗镇政治局常委会议关于红军落脚陕北的决定,确定党和红军今后的主要战略任务是以陕北苏区来领导全国革命。
10月25日,中共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第一次热情洋溢地总结了长征:“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宣告结束的。”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召开,确定陕甘支队南下与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会合,粉碎敌军的“围剿”。
“从10月18日进入吴起境内夜宿张湾子,19日到达吴起镇至30日离开,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在吴起的13天时间里,先后召开了4次重要会议,打了一个大胜仗,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黄永旺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吴起镇的13天,开启了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光辉历程。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时,镇上仅住着11户人家,难以满足大部队7000多人的食宿问题,很多红军战士只能露宿野外。吴起人民在当地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动员群众,腾窑洞、筹粮食、做军鞋、缝制棉衣、救护伤员,在陕北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形成了一条川流不息的送粮、送衣、送猪羊的劳军队伍。
吴起革命纪念馆所在窑洞院落的南院原先是长工的住所,条件十分简陋。当年毛泽东就住在一孔四处漏风的窑洞里,没有办公用的桌子,就用门板当办公桌。“我先生的爷爷知道此事后,就把家里唯一的炕桌送了过来。”吴起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王芳回忆,事后老人家才知道这张炕桌的使用者是毛主席。“这个故事在我们家族中代代相传,已成为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在这张小炕桌上,毛泽东挥笔写就了《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称赞他在“切尾巴”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彭德怀看后,把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
“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毛泽东的这句话,镌刻在吴起革命纪念馆的展厅入口处。中央红军长征落脚吴起后,重整行装再出发,从吴起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进北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在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激励下,吴起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位于胜利山景区的吴起街道刘河湾村就经历了系列变迁。近年来,依托土地资源、红色资源和近临县城的区位优势,刘河湾村采取联村联建、村企联营、抱团发展方式,聚力打造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平台。
“我们这一片果园约80亩,从2018年开始种植袖珍苹果,挂果有效益后,承包给能人大户,由他们雇用村民管理果园,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用于村民分红、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还每年带动周边群众就业530余人次。”刘河湾村第一书记齐彦友说,村里目前已建成山地苹果、千头猪场、光伏电站、乡村旅游等7个集体经济项目,预计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达51万元。
从11户人家的小镇到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7.3亿元,从昔日的荒山秃岭到今天的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从国定贫困县到西部百强县、陕西十强县,从山区小县到全国文明城市,当年碾磨盘上的伟大决策,让吴起实现了腾飞巨变。
吴起村民送给毛泽东办公用的小炕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