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梨树下“切尾巴” 2024年12月05日  

  胜利山上的“切尾巴”战役指挥所遗址

  陕甘交界、洛河源头的吴起,是北上宁夏、西出甘肃的交通要道、咽喉重地,历来兵锋相向。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志丹在吴起闹革命,建成了陕北红色革命根据地。

  1935年9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占甘肃哈达铺。然而,长征究竟该往何处去?这个问题再次困扰住了中央红军。

  此时,一份《大公报》上刊载的消息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这则由军阀阎锡山发布的通告显示:陕北23个县,“几无一县非赤化”“现在共党力量,已有不用武力即能扩大区域威势”,而且,这里还活跃着约“二万赤军”。

  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还活跃着2万人的红军队伍,并有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这无疑给困厄之中的红军带来了胜利的希望。“到陕北去!”在9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中共中央决定率领红军迅速北上,同西北红军和先期抵达的红二十五军会合,“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

  洛河西岸的胜利山,高达25米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巍然耸立,碑顶的红军战士手执军号,鼓腮吹响进军的号角。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刚抵达吴起镇,尾追的国民党骑兵团就到了苏区大门口。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同志连夜召开会议,研究分析敌情。毛泽东指出:切掉这个尾巴,不要把它带进根据地,作为送给陕北人民的一个见面礼。

  10月21日早上7点,“切尾巴”战役全面打响。红军队伍在头道川、二道川、三道川以及平台山等地设伏,对敌形成合围之势。经过数小时激战,红军歼灭1个骑兵团,击溃3个骑兵团,彻底切断了长征途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阴谋破产。

  胜利山,就是由“切尾巴”战役主阵地平台山更名而来。山上总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的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至今留着昔年的战争痕迹。山顶有棵杜梨树,冠盖如云。1935年10月21日凌晨,“切尾巴”战役指挥所就设在这棵杜梨树旁,毛泽东坐在树下,俯瞰各道川的战事,镇定自若地指挥中央红军长征最后一役。

  胜利的消息通过电波快速传播开来,山河为之振奋。

  中央红军2.5万里的长征路上,有一支通信队伍如影随形,并随中共中央从吴起走向延安,最终走向西安,壮大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为红军长征的重要产物之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诞生于江西瑞金,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楼顺天是城东街道和堂村更楼下自然村人,他介绍,1930年12月30日,红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缴获了一部电台,因配件受损只剩收报功能,但并不妨碍红军将这“半部电台”作为第一件教具,开设了无线电台训练班,开启中央红军的通信事业。1934年10月,由无线电台训练班发展而成的工农红军通信学校从江西瑞金出发,整编为红军通信团通信教导大队,代号“红星第三大队”,跟随红军长征。学校师生在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边打边学、边走边学”,在长征中用红色电波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学校先后在延安、河北等地办学,1955年5月,学校从河北迁至西安,又于1988年1月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吴起会师的胜利号角,吹响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更伟大胜利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