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楼瑶琳
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因一场大火,导致全身95%以上面积烧伤,其中60%为深三度烧伤,成为三级肢残。这样的变故,搁在许多人身上都无法接受,或许会一蹶不振,得过且过。叶晓芳却没有屈服命运,命运以痛吻她,她却报之以歌。
3日下午,在木雕小镇古建园林公司的车间里,叶晓芳站在一根硕大的横梁前,左手执凿,右手握锤,正在打毛坯。原本这些动作可以坐着进行,但她因为肢体残疾,无法高抬手,只能站着打坯,一站就半个多小时。
叶晓芳老家在六石街道里宝塘村,她从17岁开始学习木雕技艺,短短数年,便以人物和花卉雕刻在业内出名。27岁时,因火灾不幸致残。伤愈后,她从头开始,凭借顽强的毅力,重拾雕刀,逐渐恢复技艺,并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金华十大女匠、金华市残疾人人才等十多项荣誉称号。去年,她当选为金华市人大代表,入选省残疾人之家自强励志馆励志人物。
2016年,叶晓芳46岁,在很多女性临近退休的时候,她又开始新的挑战——从传统花板雕刻转型到古建行业。古建的构建体积大而笨重,运输不便,她有时就带着匠人们直接在工地作业,不怕风吹日晒。
眼下这批正在雕刻的横梁有50余根,普遍长5米多,厚35厘米,高50厘米,重达上千斤。每根要雕三面,图案不一,人物多的达四五十人。
“这是回头客,我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叶晓芳说,自己在2021年曾为该客户雕过四合院的大门,得到了认可。这次接到的业务工程量更大,要求以《论语》《道德经》为雕刻题材。为此,她特意买来相关书籍研读,还翻阅大量资料,最终确定了人物场景,精心设计画稿,并多次改稿。
50余根横梁要在3个月内完成雕刻,压力可想而知。人手不够,叶晓芳就四处招兵买马,并根据个人擅长安排打坯、修光及雕人物山水,各司其职。每天早上5点多,叶晓芳就到现场指导、上阵打坯,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这是我转型古建行业以来接到的大项目之一,也是一次宣传东阳木雕的机会,我要好好把握,尽心尽力完成。”
在繁忙工作之余,叶晓芳不忘自己金华市人大代表身份,认真履职,为工艺美术行业发声,为乡村振兴鼓与呼。在今年金华市两会期间,她就提出了关于基层工作技术人员职称提升建议和关于成立美丽乡村后续管理职责考核标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