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个核酸,聊个天 2022年05月11日  

  □曹晶晶

  如果不是测核酸,我会像蜗牛一样缩在家里。一走出家门,发现志同道合的人还挺多,大家都是背着个壳,换个地方刷手机。

  不过,有两个人例外。

  我身后是一位老人,背绞着双手,手机无处安放。我身后的身后是一个中年人,垂着双手,没有给手机安放的机会。

  农村做核酸有一个好处,看人看手机的同时,还能看见树。他俩转了三个弯,来到最里边的通道,眼睛溜过栅栏,进了别人家的院子。院里种了一棵树,树上结满了红红黑黑的果子。

  “那是桑树吗?”中年人随口问了一句。

  “这树都不认得?小时候家里没养过蚕呐?”老人马上接话,言下之意,真不认得这树,做完核酸,最好回家养两条蚕。

  这时,主人推开了院门,左手提个小篮子,右手拎个小板凳,也没多瞧一眼做核酸的队伍,直接站到凳子上,开始摘桑葚。

  “这树恐怕有些年头了,我没见过桑树能长这么高的,种在院子里都可以遮荫了,还能摘几个‘山兔’吃,确实不错。”“山兔”是桑葚的东阳话,说明中年人还是认得桑树的。

  老人赶紧压低声音说:“桑树怎么能种在院子里呢?”

  “怎么不能种呀?”中年人反问。

  “哎呀,你这都不懂的,土话讲‘送丧送丧’,有谁喜欢丧事啊?”真是民间处处有谐音,桑树想不背锅都不行。

  中年人马上请教:“那庭院里种什么树好呢?番茄吗?”

  我琢磨着老人肯定会怼他一句:“这番茄是树吗?”

  可老人给了个肯定句:“种什么,要看自己的喜好,我看枇杷可以。”

  对话就此告一段落,两人的眼睛在桑树上溜达,帮助主人找桑葚。

  “喏,又黑又甜的,肯定长在最上头,上面阳光充足啊!”老人“远程”指点。

  “黑的都熟透了,掉地上啦!”中年人善意提醒。主人没有接话。

  此时,走来一个中年妇女,来到树下,抬头张望。

  主人慢吞吞地递过去一句话:“你是要干嘛?”

  妇女继续张望,顺便回答:“我想摘几片桑叶。”

  “这桑叶不能摘,桑葚都还在长,你要是摘了,我的桑葚就不长了。”

  妇女二话不说,拉下树枝,咔咔咔,摘了几片树叶,转身就走。

  主人没说话,继续摘桑葚。

  老人说了一句:“她家肯定养了蚕,这是摘回去喂蚕呢!”

  老人只是猜测,中年人却马上操心了起来:“两片树叶,够蚕吃几天呐?吃完了上哪儿找桑叶去?”

  两人这么一聊天,情不自禁挨到了一起,工作人员马上提醒:“退后,退后,一米,一米。”

  老人“噢噢”地答应着,又小声嘀咕:“排队老半天,怎么还轮不到我检测。”

  中年人给出了专业分析:“工作人员每检测一个人,都要用酒精消毒。这人一定是个新手,人家消毒两手一搓,她是每个手指都搓一遍,工作做得细呀。”

  当所有人习惯性地埋头刷手机的时候,突然觉得这种人间对话,有一种“把酒话桑麻”的田园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