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潇
明天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疫情当前,正是这样一群战士,直面危险,以白衣为甲、信念为盾,一路逆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用脸上的印痕记录坚韧与无畏,用汗水谱写艰辛和奉献,采样点、检测点、隔离点……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勇当战“疫”先锋
1日,我市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病毒阳性确诊病例,市人民医院放疗科护理组组长陈红娟再次主动请缨,进入我市某集中隔离点担任医疗组负责人,这也是她第4次进入隔离点工作。在不久前,陈红娟刚结束湖州的支援工作。
4月2日,陈红娟接到了前往湖州支援核酸检测的通知。作为金华组的带队组长,除了做好样本接收、编码、录入等核酸检测辅助工作以外,陈红娟还要负责统筹协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支援湖州的20多天里,陈红娟和组员需要每天身着防护服,在密闭的负压实验室里工作六至八个小时。每天工作结束,她还要带领组员总结经验:哪些流程需要改进、什么事项没有交代清楚、防护步骤是否规范……
“我们检测的标本主要来自上海各区,还有嘉兴、湖州这些省内的隔离点。”陈红娟说,尽管具有一定的危险,她和组员们却从不畏惧,以最快的速度与病毒赛跑,在支援首日就协助完成了6万人次的核酸检测工作。被问及多次义无反顾奔赴“疫”线的理由,作为从事护理工作近30年的“老前辈”和一名老党员,陈红娟是这样回答的:“我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胜利。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早日战胜病毒。”
坚守“围墙”之内
“这次已经在隔离点待了一个多月了……”出生于1996年的祁小燕,是市中医院四病区的一名护士,参加工作不过4年时间,却已然成为一名抗疫“老将”。
自疫情发生以来,她已先后去过7个隔离点开展服务,累计工作200余天,服务隔离人员2000余名,最久的一次,她在隔离点内待了108天。隔离点的工作不分昼夜,不容许丝毫懈怠,除了做好医学观察、体温监测、核酸采样、信息登记上报外,祁小燕还需当好隔离人员的“生活管家”,切实保障隔离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住进隔离点的人走了一批又一批,祁小燕和她的同事们却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日复一日地做好服务工作。
今年4月,祁小燕凭借在抗疫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一季度市“疫情防控卫士”荣誉称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隔离点不散,我们不撤,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祁小燕表示,只要抗疫需要,她就会继续战斗在特殊的“围墙”内。
迎难而上 援沪战“疫”
4月3日,我市紧急集结了24名内科、呼吸内科、精神科的医生护士驰援上海,1999年出生的横店文荣医院神经外科八病区护士任晨琳便是其中之一。
抵达上海后,任晨琳与同事们迅速投入到抗疫工作中。接收病人、采集核酸、基础诊疗、办理出院、分发餐食、准备物资……从医护工作到后勤保障,在方舱内工作的时候,任晨琳和同事们忙得像一个陀螺。“回酒店的路上,好多人太累了,直接在大巴上睡着了。”任晨琳说,由于每日值班安排为六班倒,平常大家也不能规律饮食、休息。
在上海支援已近40天,任晨琳见过凌晨3点的天空,吃过下午4点的午饭,输入过浩如烟海的信息。尽管工作辛劳,但看着一批又一批患者康复出院,对她来说是最大的慰藉。“我们会在上海继续做好抗疫工作,也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任晨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