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药价下选择多种水稻 2022年03月10日  

  □记者 郭钧衡

  见到吴海新时,他正在加工点指挥工人操作。随着去皮机马达的轰鸣,毛茸茸黑乎乎的三棱露出了白胖胖的身子,吴海新抓起一把说,从去年11月开始,三棱的收购价迎来历史上第二高位,到目前还维持在每公斤10元。

  “一般来说,三棱的产量每亩在750公斤以上,去年种植三棱的亩产值在7500元以上,除去成本,利润可达4000元。”吴海新说。

  51岁的吴海新早先以卖鱼为生,10多年前放弃了经商回到村里种粮,逐渐成为一名种粮大户。他说,这几年国家支农力度越来越大,土地租金也水涨船高,这对种粮大户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这些年来,他在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同时,还探索种植蔬菜、毛芋、三棱等经济作物,走多元发展之路。

  种植业是一个高风险产业,其风险始终贯穿于整个生产的过程。特别是市场风险,如果预测不准确,盲目跟风,就会导致价格下滑。2016年,吴海新首次尝试种植三棱,但次年就遭遇“滑铁卢”,2017年三棱收购价只有每公斤3元,许多种植户因不能保本选择改种其他作物。这几年,一些农产品价格波动很大,三棱这种小品种的药材价格如同过山车,收购价最高每公斤达10元以上,最低价则只有每公斤3元。而三棱的收获方式是种植户穿着下水裤,泡在冷水中用镰刀将泥土内的三棱挖出来,洗净后去皮出售。三棱的收获季是深秋以后,种植户泡在冷水中收获的辛苦可想而知。

  在现场,吴海新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传统的手工挖三棱,每亩需要7个工人左右,加上去皮等工序,需要2000多元工资,而且工人难找。要破解种植业“用工难、用工贵、效率低”等问题,“机器换人”迫在眉睫。前几年,他潜心研制三棱收获机,经过反反复复修改,终于获得成功,一台机器加上一名帮工,一小时就可以收获一亩地的三棱。有了三棱收获机这个“神器”,去年,吴海新一共种植了260亩三棱。

  目前三棱收购价虽然处于高位,但吴海新今年的计划是压缩100亩改种水稻。他坦言,市场上中药材需求量不稳定,价格变化大,收入极不稳定,而种植水稻虽然利润少,但国家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今年,我市对粮油种植面积50亩(含)以上的,早稻每亩补助300元,单季中稻每亩补助250元,机插连作晚稻每亩补助200元,“如果种植300亩两季水稻,光政府补贴就达15万元。”

  据了解,吴海新已预订了优质早稻种子5000多公斤,化肥10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