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2022年03月10日  

  □记者 郭钧衡

  进入3月,天气开始好转,六石街道种粮大户郭生龙每天赶到承包田,疏浚田边水沟,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打下基础。

  “今年一共承包了700多亩土地,计划种植水稻700多亩,重点做好100亩早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的管理,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得知记者的来意后,郭生龙停下手中的活,聊起了自己的打算。

  郭生龙是六石街道方会小区人,早年是一名拖拉机手,农忙时,用拖拉机帮附近农户耕田,农闲时跑跑运输。10多年前,他改行成为种粮大户,水稻种植面积从几十亩增加到700多亩,特别是几年前,他承包了城东街道寀卢村高产示范畈后,在当地颇有名气。

  与一些种粮大户不同,63岁的郭生龙格外珍惜土地的使用率,他承包的粮田从来不种单季稻。他说:“多一分耕耘才会多一分收获,虽然国家支农力度越来越大,种粮大户的补贴越来越多,但我们要利用好每一亩土地资源,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最大的效益。”

  农业要增产,关键是提高产量,核心是推广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去年,郭生龙承担了我市良种推广中心的早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5种新品种的种植管理,面积为100亩。在他的辛勤管理下,早稻新品种“舜达135”亩产达到540公斤,另一个品种亩产达到515公斤。

  新品种展示示范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市种粮大户一直选用某个早稻品种。2020年,巍山一名种粮大户播种了该品种早稻近300亩,几乎绝收。因此,选择适宜本地播种的新品种成了良种推广部门的当务之急。

  据了解,随着科研创新活力和品种选育水平显著提升,水稻新品种“井喷”而出,品种“井喷”虽然丰富了农民用种选择,但是也存在着“鱼龙混杂”的现象。在新的形势下,新品种展示示范,有助于新品种性能以及适应能力等的测试,有助于真正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和增收,切实保证农民的切身利益。新品种的推广,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

  郭生龙告诉记者,“舜达135”是由绍兴市舜达种业有限公司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历时3年育成,2019年通过品种审定,属早熟常规早籼稻。这个品种最大的特点就是早熟、高产。熟期比“中早39”提前了1.5天,穗粒更大,“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这个新品种在我市‘落户’。”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事不等人。郭生龙说,今年他投入备耕的资金已经付出80多万元,同时还预订了配方肥60吨,早稻品种除了传统的“中早39”,还引进“中组53”和“中组100”两个新品种进行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