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外来客”变成“自家人” 江北街道以服务促管理打造流动人口宜居家园 2024年08月15日  

  

  

  

  

  

  

  

  □记者 董莹

  日前,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江北街道召开。江北街道临江社区西范小区、湖田小区,猴塘社区东丰小区作为现场观摩点,展现了江北街道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扎实有效、暖心留人的举措。

  江北街道毗邻义乌廿三里,总面积89平方公里,下辖10个社区和3个行政村,户籍人口6万9千余人,流动人口超10万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大量涌入,且大多数为劳动力年龄段,是江北以及东阳产业发展的基础力量。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服务管理,江北街道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方法。始终坚持以“枫桥经验”为指引,以流动人口底数清、管得住、服务好为目标,扎实开展综合化治理,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不断创新管理方式,逐步形成了“1354”工作法,有效实现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常态化管理。

  其中,“1”是指构建一个体系,以网格大联动应对大流动,实现齐抓共管。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纷繁复杂,牵涉的利益群体多,仅公安一家“单兵作战”,力量上肯定远远不够。为此,江北街道建立大综治管理模式,整合综治、公安、司法、劳动、执法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判存在问题,制定工作推进举措。同时,依托社区(村)、网格、微网格治理体系和“一村一警”制度,将网格和警格相互融合,全覆盖建立129个由“1民警、1辅警、1网格长”组成的“1+1+1”流动人口管理基层网格,协同开展信息登记、民情代办、矛盾化解等工作,全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流动人口网格治理体系。

  “3”是指建立三项机制,以数据大汇集应对大流动,实现底清账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关键要素在于“流动”二字,居无长期住所,往来频次高,江北街道在不断实践中,建立起“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查管人”三项机制,形成管理闭环,推动流动人口信息的互通互用、叠加汇总,有效破解流动人口登记难点堵点,最大程度实现辖区流动人口底数清晰。

  其中,“以房管人”是指依托“浙里安居”一户一码应用载体,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及时掌握流动人员的动态情况。“以业管人”是围绕“谁用工、谁负责、谁管理”的理念,严格行业场所管控,联合公安、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部门,进一步压实用工单位管理主体责任,督促用工单位提高履行治安责任的自觉性,主动做好外来务工人员信息登记、变更工作,落实好日常管控措施。江北街道还针对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住宅小区和工业园区,组建了由街道、社区、公安联合组成的清查小组,进行“以查管人”,每周开展定期检查和督促,进一步加大社会面治安防控力度。

  “5”是指实施五大路径,以人员大管理应对大流动,实现平稳可控。江北街道流动人口基数大,人员成分复杂,街道在日常管理中总结出了包括建立一套智控、办好一批社区警校、组织一支群防群治队伍、开展24小时治安巡查、挖掘培养一批“金牌调解员”在内的“智、宣、联、巡、调”五字诀,以此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档升级,全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除了由老党员、老干部等志愿人士组建的调解队伍积极发力外,西范小区还吸纳来自贵州、江西等地口碑好、信任度高的流动人口,进入调解队伍,组建5支“乡音帮帮团”,进一步提高了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

  “4”是指开展四项活动,以服务大关爱应对大流动,实现引人留人。人口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流动人口是推动经济发展、民生进步、社会平安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江北街道持续创新流动人口服务模式,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把“外来客”变成“自家人”,让他们愿意来、留得下,推动经济保持稳定。

  通过在小区内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站的方式,为外来人员一站式提供政策咨询、民情代办等服务。同时,村社干部、网格员主动开展流动人口关怀行动,组织社区力量,深入辖区商铺、出租房屋,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走访,面对面交流中,了解他们的居住情况、生活状况、困难诉求。今年以来,江北街道已累计解决外来人员问题诉求532个。

  此外,江北街道积极发挥村社和企业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通过举办元宵、端午、中秋等民俗节日活动,国庆、元旦、新春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及举办邻居节等,推动流动人口融入当地。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多个街心公园、口袋公园的建设,推动包括潭沿、东丰、棣坊、湖田、西范等一批小区体育场馆建设,形成“15分钟健身圈”,均受到外来人口的喜爱和欢迎。

  西范小区开展流动人口信息登记核查

  湖田小区治安巡逻队在夜市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