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奥琳
日前,市妇幼保健院五官科诊室内,55岁的市民张爱国正接受耳垢清理服务。护士手持专业器械,先用温热的药水软化硬结的耳垢,再以轻柔的动作将其取出,全程操作严谨规范。“自己掏耳朵没轻没重,万一捅伤了耳道得不偿失,还是让医生来放心。”张爱国说。
“老年人耳道功能退化,自行挖耳易损伤黏膜,甚至引发外耳道炎。”五官科负责人杨陈涛说,每天来做耳垢清理的人不少,其中既有因耳屎堵塞导致听力骤降的老人,也有因在外面采耳消毒不到位引发耳道感染的年轻人。
“我们使用的器械经过严格消毒,实行无菌操作。”杨陈涛介绍,医生对耳朵结构非常了解,能处理耳朵有炎症等问题,外面的采耳只是处理耳屎,甚至没耳垢也用工具“刮耳道”制造酥麻感,让患者一时感觉舒服,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效果。
带母亲来采耳的市民许佩佩拿着缴费单感慨:“算上挂号费,自费二十多元,比外面采耳店动辄上百元划算多了。”医院的采耳服务还能及时发现耳部潜在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杨陈涛提醒,如果耳朵出现不适,应优先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很多市民觉得耳朵不舒服就想去掏一掏,殊不知这可能加重耳部问题,甚至引发感染或其他并发症。此外,日常护耳也要讲究方法,不要随意使用不洁或不适合的工具掏耳,避免对耳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8岁的杨佳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她因轻信采耳店“放松神经、预防耳鸣”的虚假宣传,每周都去“采耳解压”。然而,三个月后,她的右耳开始流脓、奇痒无比。“医生说我耳道皮肤的保护层被采耳工具刮没了,霉菌在里面疯狂生长。现在我每天都要涂抗真菌药膏,连洗耳朵都得用无菌生理盐水。”治疗了一个月,病情仍然没有痊愈,杨佳惠懊悔不已。
牙齿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先锋官”,其健康至关重要。洗牙是医院口腔科的常规项目之一,医院每天都会接待涵盖老中青各年龄段的众多患者。对于儿童群体,若牙菌斑较多,洗牙也是推荐项目,不仅不少家长带孩子定期来清洁,一些单位还将洗牙纳入体检套餐。
“以前牙龈总发炎,还伴有口臭,洗过一次牙后,明显感觉好转了。”市民赵书乐满脸笑意地说道。自那以后,他便定期到医院维护口腔卫生。8岁的乐乐最近在妈妈的带领下来洗牙,护士先给他涂上草莓味的护龈凝胶,再用儿童专用洁牙头轻柔操作。“学校体检说他牙菌斑超标,来洗过两次后,蛀牙风险明显降低了。”乐乐妈妈说。
“洗牙前可能需要抽血检查,确保无传染病风险。”杨陈涛介绍,针对乙肝等特殊患者,医生会对器械进行强化消毒,全程无菌操作,杜绝交叉感染。费用上,单次洗牙约200元,可用医保历年账户报销部分费用。杨陈涛建议,普通人一年洗1至2次牙即可,牙周炎患者则需每3个月洗一次。因为牙结石就像口腔里的“定时炸弹”,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牙龈红肿、萎缩,甚至牙齿松动脱落。及时洗牙,能有效清除牙结石,是预防牙周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