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里的“私教”助科学减重 2025年09月06日  

  □记者 张奥琳

  “这是我以前的裤子,现在根本没法穿了。”近日,在市人民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大学生施佳莉兴奋地展示着明显宽大的旧裤子。曾经被肥胖问题深深困扰的她,经过6个月的科学减重,成功甩掉30斤赘肉,将体重稳定在120斤。如今的她容光焕发、精神饱满,与之前判若两人。

  “之前我试过断食减肥,整整3天只靠喝苹果醋度日,虽然瘦了5斤,可第四天就晕倒在课堂;吃减肥药更是一场噩梦,心慌得整夜无法入眠,停药后体重反弹得厉害。”施佳莉的经历,是很多减肥者的缩影,盲目尝试极端方法,结果陷入“减重—反弹—更胖”的恶性循环。

  与传统减重模式不同,市人民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团队并未简单要求施佳莉“少吃多动”,而是通过体脂检测,精准掌握她体内脂肪的分布情况;借助代谢评估,了解她的基础代谢率、能量消耗等关键指标。基于这些数据,医生精准分析出她的肥胖类型和潜在的健康风险,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科学减重方案。

  减重过程中,体重管理中心团队不仅十分关注施佳莉的身体变化,更时刻留意她的心理状态,及时为她排解减肥带来的焦虑情绪。医院推出的线上管理平台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施佳莉随时随地都能依靠的“专业智囊团”。医生通过平台动态评估她的减重效果,一旦发现问题,便第一时间给予专业指导和调整方案。

  “平台就像揣在口袋里的‘私教’。”施佳莉一边展示一边兴奋地说,每天,她只需上传饮食照片、运动数据,系统就会自动生成营养分析报告,医生也会定时在线答疑。

  据了解,为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号召,破解肥胖人群“减不下来、减后反弹”的困境,市人民医院将减重门诊升级为体重管理中心,组建了一支由胃肠外科、内分泌科两位博士领衔,涵盖营养、运动、中医、心理等多学科的专家团队,聚焦体重管理提供一站式服务。“传统减重往往是‘单打独斗’,内科只调药、营养科只开食谱,很难形成合力。”该院体重管理中心主任胡思哲介绍,在体重管理中心,每名患者都有一位专属“健康管家”,由其协调各科室资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比如针对重度肥胖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中心会同步启动呼吸科的睡眠监测;针对产后肥胖女性,中医科会介入针灸调理代谢。

  这种“医院版减肥私教”服务正在改变许多人的健康观念。25岁的银行职员李薇对此深有体会。因长期久坐、外卖加餐,她的体重在两年内飙升了20斤。她曾尝试“过午不食”的方法,结果饿得半夜失眠,工作也频频出错。体重管理中心针对她的情况开出“吃饭处方”,比节食减肥有效得多。“医生让我每口饭嚼30下,早餐必须吃够20克蛋白质。执行两周后,下午犯困的情况明显改善,体重也下降了4斤。”李薇开心地说。

  “肥胖本质上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长期管理。”胡思哲介绍,判断是否需要减重,先算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就是肥胖。胡思哲提醒,若BMI超标,且出现打鼾、关节痛、脂肪肝等问题,一定要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咨询,寻求科学有效的减重方法。

  在减重的道路上,很多人恨不得一夜之间瘦成一道闪电。然而,短期内减去大量体重,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怎样的减重速度才是科学合理的呢?胡思哲介绍,一般来说,每周减重0.5~1公斤是比较合适的。对于大体重基数的人群来说,由于他们体内堆积的脂肪较多,减重的空间相对较大,可以适当提高减重的上限。

  科学减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保持耐心和毅力,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拥有健康、美好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