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敏航
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能力,是衡量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我市“老娘舅”调解模式已用实践证明:基层治理不仅需要制度设计的“顶天”,更需要扎根群众的“立地”。
从邻里因房屋排水争吵,到婚姻家庭濒临破裂,从红木企业货款纠纷,再到建筑工程领域复杂矛盾,基层矛盾纠纷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如若处理不当,极易激化升级。“老娘舅”们直面这些难题,在制度创新与资源整合的支持下,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这充分证明,人民调解能够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消弭于萌芽状态,极大地减轻了司法系统的压力,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是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然而,人民调解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对于年轻调解员而言,信任危机是横亘在前的一大阻碍;在处理如建设工程领域专业性极强的纠纷时,即便有专业团队协作,司法鉴定耗时长、程序杂等问题仍可能成为调解阻碍;一些涉及多方利益、历史遗留问题的纠纷,调解难度更是成倍增加,“老娘舅”们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多方之间反复沟通协调,才能探寻到解决之道。但正是这些难点堵点,更凸显出人民调解工作者坚守的意义。“老娘舅”们在纠纷双方间奔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为了平息矛盾,不惜自掏腰包;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智慧,为当事人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他们的每一次调解,不仅是矛盾的化解,更是“以和为贵”理念的传递,引导着当事双方相互理解包容。
只有基层和谐稳定,社会才能安定繁荣。当居民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矛盾,以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当“有矛盾找老娘舅”成为共识,基层社会便能形成良好的治理生态。人民调解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值得更多的关注与支持。期待更多人加入“老娘舅”队伍,也希望全社会共同营造友爱互助、和谐共处的氛围,共同绘就和谐社会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