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所以也叫“梅雨”或“黄梅雨”。雨带停留的时段称为“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叫“入梅”,结束的一天叫“出梅”。
小时候,每逢这个季节,我最爱坐在老宅门槛上,听雨点敲打瓦片的声响,打着哈欠背诵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或是轻声念着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偶尔望向雨中自在飞翔的燕子,思绪也跟着飘远,惬意非常。
梅雨的姿态变幻万千,有时斜风细雨、烟色空蒙,轻柔地笼罩田野、村庄与城市,掠过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远望田野似小写意画卷,村庄如安睡的老狗,城市则像一篇酣畅淋漓的唐人七律;有时又电闪雷鸣、瓢泼而下,裹挟着初夏的热烈,在天幕间奏响豪迈欢畅的乐章,充满野性与灵气。
梅子,是梅雨时节的独特馈赠。黄梅雨绵绵时,小荷刚露尖尖角,梅树已果实满枝。青梅未熟时,带着酸涩,古时诗人曾叹“青梅如豆,断送春归去”,赋予它伤春的惆怅。初尝青梅,酸涩难咽,却深受孕妇喜爱;若酿成梅酒,便化作甘甜,愁绪也随之消散。黄梅成熟时,刚摘下是明艳的黄色,放置几日便渐渐变软,色泽红黄相间。轻轻咬一口,汁水四溢,酸甜滋味与淡雅香气交织,如同这缠绵的梅雨,萦绕心头。
儿时我大多住在外婆家,后院那棵梅子树,弯弯曲曲的枝干上镌刻着我童年的记忆。那时玩“抓石头”游戏,用梅核当作石子,在地上摆5颗,一只手抛起一颗,趁着它在空中的瞬间,迅速抓起地上其余的核,再稳稳接住落下的那颗,就算成功。还能设定规则增加难度,几个小伙伴围坐在一起,能玩上大半天。
前几天,我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里有外婆家衣柜里酸酸甜甜的梅子,有七夕夜在梅树下听牛郎织女故事的小伙伴,还有那在风中摇曳、沙沙作响的梅树……
□吴国平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江南的黄梅雨季节又到来了。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勾勒出一幅梅雨时节的乡村图景,池塘水涨,蛙声阵阵,静谧中透着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