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我又一次独自进入南山,登上东岘峰。
城市夏夜,往山里寻一丝凉意的人不在少数。然而,时光倒推三十年,无论是东岘峰山道上,还是西岘峰山道上,一到晚间就没人。我每次去拍城市夜景,作伴的,只有手中的三脚架和肩头斜挎着的相机。城市灯火阑珊,夜登只能选风清月朗时。
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南山,是东城之向山,在东阳历史,东阳人文精神形成,东阳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等多个层面上,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南山不是一座山,是很多山——笔架山、西甑山、东岘峰、西岘峰、铁星尖、狮子山、老鹰尖、和尚头尖、双岩尖、黄山尖……
有山就有水。
东城区域,地势南高北低。东城百姓在横锦水库饮用水入城工程建成之前,饮用、盥洗、耕作,都靠南山的水,是南山的水滋养了历代东城百姓。
东阳地少人多,读书科考、学手艺挣钱是出路、生路。对于当时住在城区的人们来说,经步云亭、三杯亭,翻越南山,前往金华府或继续远行到下三府,考取功名或者凭手艺寻得一处落脚,挣钱回来养家,是很多人的选择。绵延的南山是一道外出的门槛,往返匆匆,往往来不及欣赏风景。有些人,此一去,便是一生——2018年,我在建德梅城遇见一位年逾八旬的东阳老乡,他8岁跟随做手艺的父亲离开东阳,就再也不曾回到家乡,去年,我特地去梅城老街寻访老人,已是人去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