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盛明兰的原型是宋代诗人李清照。李清照酷爱酒,少女时就有“沉醉不知归路”的诗句。晚年隐居金华,自然不会不喝错认水。其《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三杯两盏淡酒”就有可能是错认水。
历史上,东阳酒声名远扬。上山文化义乌桥头遗址发现了9000年前古人酿酒的证据。宋时金华岁酒税34935贯736文,而东阳县酒务课税达11298贯94文,占金华酒税的32.3%。显然,金华酒三分天下,东阳占其一。康熙《新修东阳县志》另有煮酒钱、清酒钱、煮酒库、清酒库等记载。南宋时酒务多设于州,而独独婺州酒务下东阳县自设酒务,可见东阳酒的地位。元代时,马致远将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并提,东阳酒俨然是酒中第一。明代《广志铎·江南诸省》记载“浙酒即金华府酒”,以东阳酒为首的金华酒引领了整个浙江的黄酒业,并风行大江南北,誉满四方。
而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有不少。如传统的错认水该如何恢复?东阳酒的糖度以多少为宜?或者能否针对不同饮者采用不同糖度?传统古兰陵如何恢复?作为添色生香的郁金如何在兰陵酒中添加?
作为东阳酒的副产品如糟货如何开发?东阳的酒糟饼、酒糟萝卜等广受欢迎,但糟鱼、糟鸡、糟鹅等还少有加工。另外,康熙《新修东阳县志》中提到的择生姜之“肥嫩者和以酒醩或米麦酱”做成的糟姜早已不见踪影。特别是古时东阳酒的酿造商其实也是东阳火腿商家,这是因为火腿本来也是糟货,经熏制而成,后来因产量增加,火腿产业化后不再有糟制和熏制的过程,鲜味因此降低。如果采用古法制作火腿,是否会再次唤醒人们沉寂的味蕾,带来崭新的滋味冲击?
东阳还有十分丰盈的酒文化,如一个人自出生到去世,无不与酒相关:生孩子要喝酒,产妇要喝月子酒,满月有满月酒,周岁有酒,成年有酒,生辰有酒,长大订婚要喝订婚酒,媒大人要送媒谢酒,结亲嫁囡要喝酒……造房子也有奠基酒、开工酒、封檐酒、上梁酒、居新屋酒、泥锅灶台酒,等等。这坛窖藏千年的文化老酒,正等待被重新启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