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接涵碧,西望甑山,南临岘峰,北瞰画水” 印 记 2025年05月21日  

  八九年前看到东城南山的一份资料,书中收集整理了历代东阳文人、在东为官者和邑外文人雅士写的南山诗词、文赋200多首(篇),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陈樵、楼上层、乔行简、葛洪、许弘纲、张国维、张振珂;沈约、赵善政、刘禹锡、苏轼、苏辙、王阳明。当时读罢,不禁感叹:南山就是一座深藏着东阳文脉的山。

  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曹冠在《东阳中兴寺环翠阁记》中写道:“东阳,婺之望县,以佳山水得名。而襟带溪流,雄杰秀丽者,南山其尤也。”

  他接着写:“山下有寺焉,曰中兴,规模宏大,甲于诸刹。治平甲辰,权令陈恂司直建阁于寺之坤维(即西南方)。绍兴初,令尹王榕德林名之曰环翠。凭栏徙倚,极目虚旷,东接涵碧,西望甑山,南临岘峰,北瞰画水(即东阳江)。”

  据相关记载,唐代于兴宗宝历三年(827)在东阳任县令时,在南午岭北西岘山麓建成涵碧亭,并赋《东阳涵碧亭》诗一首曰:“高低竹杂松,积翠复留风。路剧阴溪里,寒生暑气中。”此后历代很多文人雅士都写过涵碧亭诗。

  然而现在我们走进南山,宋代诗文中常能读到的涵碧亭、水乐亭、生秋亭、冲霄亭等建筑物,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历代诗文中常写到的紫云岩、香烟岭、印月池、山泉潭、问道石等景观,也不知道在山中何处。

  当然,现在的东阳南山已经是国家森林公园,有笔架山、水竹坞、双岩尖、神仙顶四个景区,系集资源保护、科普教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于一体的城市型森林公园。

  东接涵碧,西望甑山,

  南临岘峰,北瞰画水

  作者 陈林旭

  印者,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见印,见信。故古之士人必有印。所谓“诚信”,本义亦出于此。人无信,何以立?“印记”专栏,谓以印刻画东阳人文也。

  这方印以将军印风格刻就。

  顾名思义,将军印,就是武官的专用印,始于秦,广泛使用于汉,是军中将领身份和权力的重要标志,承载着军事指挥的重任。

  实际上,将军印应该叫作将军章,因为当时印面上最常见的一个字就是“章”——“xx将军章”,而非“xx将军印”。

  军阵中将领的任命常在仓促间,印章也仓促急就,因此这类印章也叫“急就章”。匆匆之间,无论是笔画,还是字形结构,还是章法,并不一味追求工稳规整,多刻得颇为随意、自由,即兴赋形,个性化极强,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