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谦在八华书院的逗留时间虽很短暂,但影响深远。许氏一族此后办学不辍,如明正统元年(1436),许彦洪曾重修八华书院,“置田以奉祀事,嘱子孙世守勿坏”。到了明嘉靖年间,许珏考虑到学子前往八华书院需登山,多有不便,便于八华山东南麓建屋20间,命名为瞻云书院,聘杜惟然、卢焰等乡贤硕儒主师席,教育家族子侄与地方学子。瞻云之名,意在“仰瞻白云(许谦)之高风”。
许珏的儿子许一元(1498—1583)则在八华山麓、彭山之阿建竹岩精舍,后扩建成彭山书院,定期组织八华文会活动,研习王阳明心学,并定期祭祀许谦,吸引了众多名卿达士参与。一时间,“笈而游者、屐而登者、青衿篮舆而访者,充牣道途间”,彭山书院声名“几与白云、白鹿(书院)相鼎盛矣”。
义乌籍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的虞守愚曾在其撰写的《高士岩记》中感慨,“予弟守中尝与会八,数为予道其山之胜、人之高,邀余往游”,可惜自己“有志焉,而未之逮”,流露出未能参与八华文会的遗憾。扬州通判郭基则在《梅岘孚四十三夏湖公八秩序》一文中称赞八华文会会友:“吾乡群英,自会于八华以来,友谊益重。视会中之诸父兄弟,不啻一家骨肉之亲,而忧乐休戚,无不与之相关。其间有制行淳笃、足为乡人表率者,又相与称颂揄扬之,以赞成其美。是虽乐善好德之情,有不容已,而亦激励风俗之一机也。”
此外,明代官至兵部尚书的许弘纲曾师从许一元,与梅岘人许延荣多有诗文往来。许延荣的儿子许久征则是张国维少年时的老师。
清乾隆年间,许氏族人再次重修八华书院。时至今日,八华书院依然是境内难得的留有实体建筑的书院之一,琅琅书声仿佛从未断绝,依旧诉说着此地文脉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