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自去风斯在 2025年04月24日  

  许谦(1269—1337),字益之,号“白云山人”,人称白云先生,生于东阳,是朱熹理学的重要传人。史载许谦学识渊博,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食货、刑法、文学、音韵、医经、术数等无不通晓,毕生从事教育,屡被举荐征召,坚辞不受。

  元延祐元年(1314),在南京等地讲学多年的许谦因患眼疾,谢绝各地书院邀请,准备回家颐养天年,但拗不过好友萧北野的外甥许孚吉的盛情邀请,来到八华书院讲学。《元史》记载,许谦到八华书院后,“远而幽冀齐鲁,近而荆扬吴越”的学子“皆不惮百舍来受业”,四方之士以不及门为耻,书院声名为之大振,“从学益众”,以至于许氏族人不得不捐资舍山,扩建讲堂,以容纳莘莘学子。元代名医朱震亨(丹溪)就曾在此追随许谦学习理学。当时,八华书院与开化包山书院、杭州西湖书院、金华正学书院并列为浙江四大书院。

  除了坐堂授课,许谦还常与学生们漫步山间,寓教于游。他曾在书院旁的迎华观留下了诗作《三月十五夜登迎华观》:“夜深来此倚阑干,百里楼台俯首看。月到中天花影正,露零平地草光寒。气清更觉山川迥,意远从知宇宙寛。长啸一声云外落,几家儿女梦初残。”

  只可惜,许谦在八华书院待了两年后,便因侄子去世而离开了东阳,但他的流风余韵及传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比如,传说中八华书院前的涵光池产“无底螺”,此事甚至被记录在康熙《新修东阳县志》中:“王汶《八华山记》亦云许白云先生喜食螺,倒吮之,弃其壳于池,至今池螺皆无底。”此外,八华山北产红虾,周边“农民时取之以易钱米”,传说也与许谦有关,“先生弃食余之虾于水,故虾色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