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韦圣瑶
“新公告上写了啥,我这眼睛花了看不清。”28日,在六石街道湖心塘村党群服务中心内,吴菊生老人站在公告栏前,一旁的网格员许英艳正为其逐字逐句解读着公告内容。“有什么事找她准没错的。”作为吴菊生等一众村民眼中的“万事通”,许英艳的成长与村庄的发展紧密交织,是村庄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股温暖“她”力量。
时针回拨到2014年,一通村干部的电话改变了许英艳的生活轨迹。作为当年唯一的女性村民代表,她被推荐担任网格员。“以为就是接接电话填填表,没想到……”谈起初上任时的青涩,她笑着摇头。彼时,网格员这一岗位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作更多是被动等待村民上门求助。然而,随着村庄建设不断推进、基层治理机制日益完善,网格员的工作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
“村里搞建设,我就跟着‘打杂’,没想到也一步一步参与了这么多事。”许英艳感慨道。面对逐渐兴起的数字化办公,她从零开始自学电脑软件,努力熟悉各项流程。2017年,村内开展“治危拆违”工作,作为网格员的她需要协助丈量旧房、拍摄拆建照片、办理各项审批手续。7年间,经她手审批的房屋超过200户,从“旧村改造”到“十美村”建设,村庄的每一个变化背后都有她的身影。
如果说重大工程是网格员的考场,那么家长里短就是日常的课堂:调解因倾倒建筑垃圾引发的邻居纠纷、帮独居老人修灯泡、给吵架的婆媳当“传声筒”……“连水管漏水、电表故障都要管。”大多数老人不会使用电子产品,她便成了村里的“人形移动服务点”,帮助老人进行养老金刷脸认证、挨个教村民如何使用手机交医保。这些碎片化的工作被她戏称为“打补丁”:“看起来都是小窟窿,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变成大裂缝。”最令她难忘的是五年前的一个深夜,“五保户”老人吴治平突发重病,其弟第一个拨通了她的电话。她立刻从家中赶去,连夜联系救护车、垫付医药费、陪同办理住院。“老人身边没有其他可以依靠的人,我能帮一点就是一点。”她说。
这份24小时在线的承诺,背后却刻着亏欠。网格员的工作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无论是接儿女放学,还是陪伴家人,许英艳常因突发任务缺席。“孩子总问我‘你这次什么时候回来’。”她苦笑道,“我每次只能说尽快,但彼此心里都知道这是安慰他们的话。”然而,在村民需要她的任何时刻,她从未错过。“我花小部分时间或许就能解决村民困扰了很久的问题”——这份将心比心的坚持,陪伴她走过了11年。
从“谁也不认识的”外村媳妇到“自家人”,许英艳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融入之路。如今,她走在村里巡查时,总有村民拉着她唠家常:“小许,我家腊肉晒好了,来拿点!”这种转变源于许英艳无数次的奔波与付出,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女性在平凡工作中的坚韧与担当,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尊重,绽放出耀眼的女性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