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市第二届教师素养大赛上,市飘萍小学教师厉梦婷围绕非遗传承完成了比赛内容,并在比赛现场演绎了一段东阳道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专研教学之外,厉梦婷钟情于道情。3年前,她拜金华道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洵梅为师,与东阳道情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市曲艺协会会长、师兄吕强一起,在校内开设道情社团,带领学生传承道情,推动非遗发展。
“真正开始学道情是因为一次比赛,当时刚好在准备小学地方课程课堂教学评审比赛,我选择了《金华道情》作为授课内容。”说起与道情的渊源,厉梦婷说,因为那场比赛,她有幸拜入吴洵梅门下,正式开启了学艺之路。
道情因其独特的唱法和表现形式深受孩子们喜爱。当年,市飘萍小学校长张晓也敏锐地捕捉到非遗传承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于是,2022年11月,学校决定开设道情社团,并邀请吴洵梅进校给学生授课,让道情在市飘萍小学得以传承与发扬。
看似简单的一只渔鼓、一副简板,想要拍出清脆响亮的“嘭嘭”渔鼓声,打出节奏明快的“节节”简板声,实则困难重重。开社团,传技艺,厉梦婷认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虽有心去做,但又担心自己还学艺未精,难以教好学生。在学校支持下,她邀请吕强前来一起授课。
如今,道情社团的学生们已经参加了20余次道情演出活动,从学校、乡村的小型演出,到市级大型公益出演,学生们的表演获得了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通过一次次的演出,原先腼腆、不敢开口说唱的学生,已经能自信大方地登台,声音洪亮地唱道情。去年,该社团还参加了由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龙韵华章”百姓曲艺大赛(决赛),成为现场唯一一个由小学生参演的节目。
目前,道情社团共有学员20人,由于这学期又有新加入的学生,厉梦婷还和吕强一起商讨并定制了差异化课程。“新学员主要以练习拍渔鼓、打简板等基础技能为主,老学员则专注于道情剧目的排练。”厉梦婷表示,本学期,他们计划交叉排练节目,在以经典红色道情表演剧《“一代报人”邵飘萍》为基础训练外,还打算筹备出一部红色课本剧,进一步丰富社团活动内容,进一步推动非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