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阳古塔 2025年02月27日  

  □记者 徐帆

  在南马镇东湖村红阳自然村的东北角,静静伫立着一座“惜字塔”,名曰红阳古塔,是市文物保护点。

  据村庄史料记载,红阳古塔建于清代,由优质石料精工制作,高约4米,宽约2米,分塔座、塔身和塔顶三部分。塔座为须弥座,稳如泰山地托举着两层塔身。檐角为飞翘造型,寓意“一展鲲鹏之志”。塔顶压着一个石雕葫芦,使塔体在稳重中不失雅致。塔身各层均为正四棱柱形,按一定比例逐层内收,各层之间由塔檐紧密相连。塔身第一层有一个孔洞,是字纸的进口。

  红阳古塔的下层石柱上刻着“一画仍归太极,六书不出洪钧”,横批“太乙”。其中,“一画”应是指汉字书写的基本笔画,传说中伏羲画卦“一画开天”,即由“一画”开始,衍生出万物;“六书”应是指古人总结的汉字六种构成法则,而“洪钧”在古代常用来指代天地。可见古人认为文字与世间万物有着深刻的联系。

  在塔的上层石柱上,刻有“文章司命,造化权衡”,横批“文光”。“司命”原是神话中主宰命运的神,放在这副对联中,可能是指文章的力量能左右个人命运。此联同样传达了古人对文字的崇敬。

  “小时候,大人常常教育我们,有字的废纸不能扔在地上,不能用脚去踩,更不能用来当厕纸。”村里的老人葛望和说,塔下有他的童年回忆,“塔旁原来有座祠堂,放学后,我们会在这里玩游戏。那时候我们要抬头仰望这座塔,长大了才发现原来塔并不高。”另一位老人则表示,在他年轻时,塔后的柏树并不高,仅手腕般粗,而今几十年过去了,柏树已长得比塔高多了。

  “先辈们受科举制度的影响,对文字怀有敬畏之心,认为写有文字的纸张神圣不可亵渎,需放进塔内烧掉。”葛望和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垃圾桶的普及,昔日用来装字纸的竹编篮已淡出人们的视线,而承载村民敬惜字纸习俗的红阳古塔却屹立不倒,成为该村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