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潭古塔 2025年02月27日  

  □记者 张宇

  在歌山镇石潭村西边,有一座屹立在田野间的石塔,名为石潭古塔,村民平时将其称作“烧纸炉”。该塔朝东而立,形制古朴,方形须弥式基座,四角立四柱,双层塔身,每层有斗拱承托起翘的飞檐,塔顶是葫芦形。

  走近看,可以发现石塔上下两层都镌刻着文字。塔的正面上层两根石柱分别刻着“文光凌斗极”“珠气焕天衢”,石柱间置月梁;下层石柱上分别刻着“蕉绿书残都入化”“藜青读罢宛同然”,配以扇形横批“书香”。这26个字,体现的是古人对于文化、字纸的重视。

  “这座塔是古人用于焚烧字纸的惜字塔,又称惜纸塔、敬字塔等,叫法不一,但意思相同。”市职教中心教师、石潭村村民俞卫荣介绍,惜字塔,仅从名字看,就知道是珍惜文字的意思,跟古人的文字崇拜等有关。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因此古人对文字奉若神明,惜字如金。有字的纸不能随意乱扔,必须郑重地焚烧。

  据村里的宗谱记载,早在南宋绍定元年(1228)之前,俞氏家族就已在村边创办书院。相传,此塔因书院而建,供学子焚烧字纸。不过,据市文广旅体局文物和非遗科工作人员考证,此塔建材为麻石。这类石材在清代东阳使用较普遍。基于此,工作人员推断此塔应建于清代。

  石塔的出现,或许还与石潭村造纸业的繁盛息息相关。过去,许多村民以造纸为业,这一行当最早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

  石塔正面,字纸的入口处附近至今还残留着烟熏火燎的痕迹。炉火虽灭,但村民崇文重教的传统并没有熄灭,依旧从历史深处照亮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