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走进市外国语小学航模教室,老师们在教室上课的课堂反馈数据实时显示在平板电脑中。每当开始上课时,老师只需要用手机扫描平台的二维码,就可以将教师课堂热力图、学生课堂状态、师生对话、课堂互动情况等数据记录其中。
据了解,该人工智能课堂智能反馈系统收集的课堂数据能够全面还原课堂视频、进行精准的课堂教学切片分析、记录教学师生互动情况,并构建出独特的课堂3D建模。这些数据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反思课堂表现的宝贵机会,更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一次使用中,人工智能提示课堂互动率不够高,针对这个问题,我改变了课堂策略,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角色,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于课文有了更多的感受。”该校语文教师王慧晶说。在该系统的课堂反馈报告中,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时间全部记录在其中,同时人工智能会根据这些数据,给任课老师指问题、提建议。
如何有效利用数字技术,打造高效、互动、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成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市外国语小学从构建数字化教师成长体系、开发信息科技优质微课资源、打造数字化互动课堂三方面入手,通过设计系列化的“微培训”课程、实施“数字导师制”、建立数字微课资源库等方式不断创新实践。
起初,市外国语小学仅有5名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数字微课的独立制作技术,如今,这一数字已攀升至40名。他们不仅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化软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还能以网络课程的全新视角重新构建课堂内容,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
“持续的技术更新与教师培训是保持教育创新活力的关键。”市外国语小学校长葛敏辉表示,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学校将进一步引入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为师生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