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许俊萍
近日,56岁的徐阿姨摔了一跤,用左手惯性一撑,手腕处剧烈疼痛及活动受限,随即被送往市红会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经检查,她被确诊为左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骨质疏松症,须行手术治疗。术后,主刀医生吴源芸在查房时,徐阿姨疑惑地问,自己和老伴年纪也不是很大,且每天都吃钙片,为什么一检查才发现患有骨质疏松症。
“患骨质疏松症者更易发生脆性骨折,多见于绝经后女性或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我们曾遇到一名患者只因搬了一箱冬枣上楼就发生了脊柱压缩性骨折。而这类人群单纯吃钙片补钙是没有用的,还需要配合摄入活性维生素D,并结合骨密度情况,使用抑制骨细胞吸收或者促进成骨细胞形成的药物联合治疗。”吴源芸强调,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习惯也与骨健康息息相关。
补钙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确实有益,但鲜为人知的是,一个烹调习惯可能会让全家人骨质疏松——多放盐。我国居民对盐的摄入量大约是健康推荐量的2倍,高盐摄入会增加钙的流失,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徐阿姨家长期饮食习惯偏咸,尤其入冬后更爱腌制食品,高盐饮食会导致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受限,破坏骨重建的平衡。同时,高盐饮食也会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这也是徐阿姨每天都吃钙片却不见效的原因所在。
吴源芸表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防大于治,建议骨质疏松症患者低盐饮食。对于有骨质疏松家族史或高盐饮食习惯的人群,建议定期检查骨密度,及早发现骨骼健康问题,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