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耀 通讯员 葛俊倩
本报讯 “欢迎各位来宾来到我们‘奥运冠军海报’项目化的现场。下面请让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11月27日,市外国语小学江北校区212班学生陈宇杨,热情地向家委们讲解他身后的海报,有趣又美观的作品一下子吸引了众多家委的关注,纷纷驻足观看。
这是市外国语小学江北校区“探索奥运历史,点亮梦想之光”第八届奥运会(历史篇)项目化学习活动成果展上的一幕。随着该校奥运会(历史篇)项目化活动成果展出,并邀请家委进校参观,让孩子们近1个月的努力成果有了一个圆满的“闭环”。
问题中成长,多学科助力结硕果
项目化学习,学生主导多元探索
市外国语小学江北校区奥运会每两年举办一届,主题在“国家”和“历史”中轮换。本次奥运会项目化学习活动以历史为主题,持续两周。从选定项目、制定方案、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到活动评价,学生们全程主导,开展探究式学习。
鸟巢、冬奥会、火炬、奖牌、运动员成长史、奥运吉祥物……在展示现场,42个班级齐参与,人人行动。各班学生依托自身的才能和兴趣,踊跃投入,将环保理念、科技知识与奥运会做了有机结合。学生们自制的奥运海报、手抄报、时光胶卷、打卡牌也是精彩纷呈,让家委们感受到他们的无限想象力。
“我做的是有关奥运冠军许海峰的海报,一开始我对他一无所知。在一遍又一遍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不断摸索,反复修改,最终完成了这幅作品,很有成就感。”第一次当上小小讲解员的陈宇杨自豪地说,人人参与的模式让他们每个学生都成了讲解员,设计制作、解决难题、布置展台也由他们完全做主。“等到双休日,我还要邀请爸爸妈妈来看展,到时候再亲自讲解给他们听。”
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像陈宇杨这样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事例还有很多。209班和210班共同围绕巴黎奥运火炬、吉祥物展开研究,在巴黎奥运会火炬制作过程中,他们发现用红酒瓶做火炬是最好的。但是红酒瓶容易碎,怎么办呢?在尝试使用矿泉水瓶、易拉罐、纸杯等材料替换后,他们发现用轻便牢固的矿泉水瓶代替最合适。
301班以“探秘鸟巢框架结构”为主题。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材料不匹配、结构不稳定等问题,但他们并没有气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发现用吸管作为支撑结构能增强模型的稳定性,于是大胆尝试,最终获得了成功。
模型初步构建完成后,孩子们又面临新问题:如何让鸟巢更美观呢?孩子们请来美术老师做设计指导、科学老师教授如何使用胶枪、数学老师计算长度比例……在多位学科老师协助引领下,鸟巢模型变得更加立体生动、富有活力。
“在两周时间里,孩子们从选题、落地、现场讲解,甚至再延伸到书信,我亲眼见证了奥运冠军潘展乐‘生命之树’的诞生,这种生生不息的向上精神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有始有终的同时也有了拓展探究,这个很有意义。”302班学生金澈的爸爸称赞道。
“每一个任务都是解开一个谜题,每一次合作都要搭建一座桥梁,项目化学习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其间,教师从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记录者、支持者,将老师的事、家长的事转变为孩子自己的事。孩子们沉浸在开放包容的探索海洋中,发现学习原来可以如此生动有趣。”市外国语小学校长葛敏辉表示,接下来,学生们还将通过个人自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总结评价,为学习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