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雨 2024年11月20日  

  初到苏州,我发现这座城市与东阳老家有些相似,但终究隔山差水。刚进入大学时,还是有点独在异乡的悲伤。高中时的寄宿生活虽然封闭,但每两周总会放一次假,让我们回家看看父母。大学生活则完全不同,它带来了无数的可能性,我可能在这里工作,也可能在这里结婚生子……未来充满了未知,我们只能一步步向前走,去探索这耐人寻味的远方。

  记得刚来到苏州的那天,是一个大晴天。夏天独有的炽热,将眼前的一切渲染得耀眼。江浙沪的夏季大概都是这样的。娘问我要不要吃些苏州的小吃。那时,我对苏州的美食充满了好奇,想尝尝它们与金华火腿、南马肉饼有什么不同。

  于是,傍晚,我们一家三口在一家饭馆落座。天色渐渐暗下来,酷暑也渐渐收敛它的威力,留了一层薄薄的云为月光蒙上一层纱。苏州这座城市,就像一个年轻的孩子,未来可期,踌躇满志……就是这样一座新生与怀旧共存的城市,承载着各色各样的文化、美食以及人们的思念。

  走进大学校门后,开始接触大学生活,逐渐熟悉了专业技能……原来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久了,也会对它产生情愫。

  “呀,下雨了。”她轻声呢喃,伸手感受细细的雨丝。

  风,轻柔地挽过我的臂弯,停留在她的发尖。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了,世间万物都倒映在她瞳孔中,明亮而又纯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无数诗词、句子涌现在我的脑海,却在张口的一瞬间退缩回去,生怕打搅这一瞬的宁静。

  苏州的雨是细腻的,这是我最直观的感受。平常的小雨,你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润物细无声”这句诗所描绘的那样。苏州的雨也是多变的,既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走。有时候明明还是大晴天,上了一堂课后却看到门口已经细雨濛濛。

  凭栏夜听风穿雨,敞轩方觉泪痕干。到底是苏州的雨灵动了江南女子的含蓄窈窕,还是蒹葭伊人柔和了那一江春水?

  在雨天,若是能出门,最好点上一盅响油鳝糊。甜腻的酱汁包裹鳝丝,反射的光芒不由分说就把香味往你鼻子里灌。当滑溜的鳝丝顺着你的口腔滑进肚子,那股甜蜜便会恣意挥发它的魅力,让你忍不住就着手中的白米饭将它全部吃掉。

  在苏州生活久了,“第二故乡”这个词听起来也似乎不再那么陌生。考上了大学,就像迁徙的鸟儿,在两地之间奔走。曾经的兄弟们也各奔东西,好在我们都留在了南方城市,江浙沪闽的天气也基本相似,距离也近,聚在一起不是件难事。古人吟诵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种时候是很应景的:抬头看看月亮,看看灯火辉煌的城市,就能想到在某个方向好几百公里之外,有一个老兄总是能千方百计地逗你开心。你看他们今天是台风临近,我们也是阴雨连绵,大风四起。如果这边晴空万里,兄弟们也会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充实周末。每次看到窗外乌云密布,就会想给兄弟们发个信息,问问天气怎么样,最近大学忙不忙。得到的答复通常是“你爷爷我来啦”!

  提笔时,窗外正下着若有似无的小雨。行人们或是撑伞,或是戴着卫衣的兜帽,每个人都走着自己的路,奔向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在这场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有多少人忙着赶往下一场会议、下一份应酬,又有多少人只是为了享受当下的雨中漫步呢?

  我们行色匆匆,生如夏花,就像苏州的雨,如丝如缕。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带着这份对苏州的深情厚谊,继续前行。我相信,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像思念苏州的雨一样,思念着东阳、思念着苏州。因为,东阳和苏州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陆泽匡

  我生在东阳,长在东阳,但大学的旅程将我引领到了苏州。尽管江浙沪地区相隔不远,但苏州对我而言,仍是相对陌生的地方。我只知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只知道“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再就是苏州园林和苏帮菜。

  包康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