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吃饭的时候不可以说话,对不对?”上午11点,胡夕月与小朋友围坐在饭桌前,引导孩子自主进食。目前,有14个家庭把家中2~3岁的孩子送到和美家托育园。孩子被分成3组,一名保育员看管一组,确保孩子认真用餐。“刚入托的小朋友在家时通常是由家人喂着吃饭,托育园开设了生活课程,教孩子如何穿衣、上厕所等。”胡夕月说,家长将孩子送到托育园,“管”住孩子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这样的环境,锻炼和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独立是孩子从家进入学校的第一步,缓解分离焦虑是孩子独立的第一道门槛。焦虑不仅会出现在孩子身上,也发生在父母的身上。

  “第一次离开家进入托育园,孩子们通常是‘哇’声一片。”胡夕月说,每一个走入托育园的幼儿都会有分离焦虑,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最常见的,并且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也有不同,一般时间为刚入学的一周到两周内,最长的持续一个月。

  “多数情况下抱抱孩子,他们的焦虑都会逐渐缓解,但也有一些小孩的情况会比较复杂。”胡夕月说,幼儿小静刚入学的第一个星期状态很好,但一个星期之后开始出现抗拒入园的情况,家长一提到上学,小静就会哭泣。小静妈妈也因为担忧孩子的状态,比较焦虑。

  面对家长和孩子的双重焦虑,胡夕月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说话。幼儿对陌生环境非常敏感,需要和老师建立起信任感,胡夕月每天都会鼓励小静,让她在托育园保持良好心情,放学后还会给小静留下对第二天入园的期待,“明天你来找老师,乖乖的不哭,老师送你一张贴纸。”安抚好小静,胡夕月还要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托育园的情况,缓解家长的焦虑。“家校共育非常重要,我经常和小静妈妈交流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渐渐地,小静抗拒上托育园的情况也就化解了。”胡夕月说。

  3岁以下的婴幼儿,作为“世界上最柔软的群体”,家长对育儿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托育园也在不断“进步”。“托育园每年会组织保育老师进行培训,包括保育、安全、卫生等不同主题内容,促进托育从业人员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王俏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