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滑腻繁盛的网络世界 2024年04月24日  

  □叶丽红

  我们70后一代,跟着突飞猛进的电子产品与网络资讯,一路高歌畅游,沉醉花间。与人交往、与社会交手,甚至与角落里的某张图、某段音乐片刻交心,都渐渐依仗这小小的屏幕。

  我们亲眼见证了电子产品从磁带、唱片到电脑、手机、智能手机、耳麦、手环等一代又一代的更新换代。在人类文明史上,可能没有哪一代人能像我们这样,亲眼见证千年抵一刻,今晨与昨宵就可以拉开以往几个百年的飞速发展。

  你的想象,怎么追得上网络的神速?发达的网络资讯,让我们即使口袋里没有半毛现金也能走遍天下;足不出户东西送上门;身体还在床上,眼球已经到太空遨游;身处天涯海角的人儿,开屏就能近在咫尺。世界如此丰富精彩,纷繁复变,都浓缩在这小小的屏幕之中。

  我们难以想象,5年后的网络世界又将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革。

  电脑

  回首20世纪90年代初,电脑对我们来说,还只停留于一长串一长串艰涩难懂的操作指令。尽管对电脑这么新鲜时尚的产物特别心驰神往,但由于其枯燥和不易掌握,我往往浅尝辄止,未能深入探究。这也是飞速发展、光怪陆离的当下,我们脚步匆匆、蜻蜓点水的通病。

  我们不停地透过电脑、手机屏幕窥探外界,索取信息,生怕漏看一眼,就被世界抛之脑后。

  从学校毕业后,我在乡下的一所小学工作,生活清净、单调,对外面的世界心驰神往,总期待心头能开一扇窗,张望外界别样的天地。工作三年后的1999年,略有积蓄,我花了近万元,买了一台当时配置最高的电脑,以及音箱、打印机。其实,当时只是会开关机和简单的打字罢了。现在想来,不过是年轻时喜欢高调拉风,被优越、虚荣蒙蔽了双眼。再加上一个人过日子没任何负担,才敢在根本不熟悉也没必要的消费品上孤注一掷,花尽积蓄。以当时的房价,万把块钱可以在我们小城买半套小公寓了。

  拥有心心念念的电脑后,听歌、写点文字,是主要用途。也买了许多电脑操作的书籍,却一直沉寂案头。除了曾经写下的近百篇短小散文还保存着,其他所有停留在这台万元电脑中的过往,都只是惊鸿一现,昙花一梦。

  在这个网络世界里,如果说有什么是永恒的,或许只有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的黑白交替以及时间如流水般的不离不弃。

  电子产品的更新比疾风暴雨的去来还要急速迅猛。后来,我又陆陆续续买了两台台式和一台笔记本电脑。也只是简单处理手头文档、制作PPT,最享受的是看场电影,我对游戏一直没有兴致,从没玩过。

  如今看着办公室里的年轻人熟练地操作电脑,我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视频截取、文件格式转换等操作总是让我手忙脚乱。唯一能让我跟他们旗鼓相当的是我的打字功力,手指翩飞,敲击键盘,一气呵成。这得益于我多年保持在电脑上书写的习惯。

  现在,电脑对我而言主要功能是写作和编辑电子稿件,偶尔回复微信留言。毕竟已步入老花年纪,手机屏幕的字体即便调到最大号,还是模模糊糊,手机上打几行字,就头昏眼花,还是电脑大大的屏幕最理解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尴尬。

  手机

  和电脑相比,手机起步稍晚。可能是受当初买电脑的启示,我记得自己购买手机的时间比同龄人稍晚。第一台手机大约是2000年买的,摩托罗拉的一款,就接打电话、发发信息。那时,大家都刚刚有这么个新奇有趣的玩伴,朋友间有事没事都会发个信息,互通下吃喝拉撒等无关痛痒的消息。没几个月,上面的按钮就被我磨损了。

  第二台手机是翻盖的,刚买不到一个月,就在公交车上被偷了。那时治安也没现在好,手机又是稀罕贵重物品,被偷是常有的事儿。

  后来,张曼玉和梁朝伟的《花样年华》大火。波导抓住时机,出了最新款,就取名“花样年华”。我一眼就看中了,非买不可。手机盖上是大朵大朵紫粉色的花儿,握在手心里特别光润服帖。上方还镶了一颗钻(当然不是真的),如果有信息进来,那钻就发出蓝光,一闪一闪。在那年头,有这样的特效,在同类中特别出挑显眼了。那标致精巧的模样,现在还历历在目、近若眼前。

  之后,用过的手机一只手肯定数不过来。有洗手时不慎落入水坑的,有内存不够只能被淘汰的。每置换一次,都是一笔不少的支出。现在用着的这部手机,至少有三年多了,在购买时,我跟营业员说,只要内存大点,其他都能接受。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估计要用到它寿终正寝的那一刻。

  网络

  网络时代,我们隔着屏幕,幻想有个他或她,与你一见如故,相识恨晚。那时能上网的,大都受过良好教育,因此拥有一个有品位且与众不同的网名成为一种风尚。

  我翻了好几遍《唐诗三百首》,绞尽脑汁给自己取了一个有点书卷气和诗意的网名:共剪灯语。然而,无论网名多么诗情画意,我们多么故作姿态地与人交流,最终不过曲终人散、相忘江湖。

  如今,我的微信头像已几年没有更换过,微信名也改成了真名实姓,简单直接,方便对方一眼就能找到我。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我早已没了那么多弯弯绕绕的情思、真真假假的虚像。

  我曾混迹于各类论坛、聊天室、QQ、微博、微信,早已记不清自己曾在哪些社交平台上无病呻吟、信手涂鸦过。

  前段时间,天涯官宣停闭,中老年网友直呼青春里最后一点印记也被磨平了。才想起自己也曾热衷关注天涯论坛、榕树下等,看到自己的文章被选中发表,有几篇还被评为精华版,那份开心是春日枝头的花,短暂的绚烂,却是盛大的晚宴。

  那些曾经备受关注、吸粉无数的论坛,不要说关停,即便照常运作,也是进不去了,只因我早忘了当初的账号和密码。

  鬓发渐白,世事如梦。生活何尝不是如此,一路走,一路捡,一路丢。回头,白茫茫一片。

  弹指三十年,寸寸容颜,缕缕思绪,艳艳春光,昭昭年华,如同电子屏幕上无数个闪动的小亮点,起起伏伏、明明灭灭间,滚滚前行,忽闪而过。

  一代人的春花秋月、夏风冬雪,鸿雁过往,芳华情思,都印刻于那方寸屏幕间。我们的梦想、青春、年岁,在键盘上游走。

  可是,如果没有追逐过网络上那些美丽的肥皂泡泡,没有在网络上沉溺过,那还是绚烂燥热的青春吗?还是一路花样的年华吗?

  来,继续在网络的格子里,欢度往后余生。

  生命印记

  悲欣交集 人生至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