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9日  

  □文/图 记者 张耀 通讯员 郭玉节 赵子淳

  本报讯 “经过三代迭代研究,我们从‘大气压强浇水器’到‘二代自动浇水器’,最后根据不同阶段草莓对水分需求的不同,又研究出了第三代‘智能浇水器’。”5日,我市首届技术与工程教育专题研训活动在巍山镇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巍山校区举行,该校卜凌瑾、赵淇栎等5名学生向老师们介绍了他们研究“智能浇水器”的历程。

  据了解,技术与工程教育具有丰富和独特的育人价值。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陶冶劳动情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还能让学生从整体角度对科学、技术、工程和社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技术意识、工程思维,以及面对不同方案时的批判性精神。

  活动会场,巍山校区将学生在技术与工程社团活动中制作的作品进行了展示。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推进科学课程体系化,该校深入挖掘特色的科技资源,深化教学评价改革,探索出了将非遗竹编传承和创客编程相结合的“竹编巧智造”、劳动和科技相结合“红领巾农科院”等启蒙性社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该校学生通过技术与工程学习,呈现出了数百件作品。同时,该校的茶艺社团、花小厨社团也在现场展示了茶艺和厨艺,并得到了与会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活动中,巍山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巍山校区、市外国语小学、白云中心小学、江北中心小学、白云实验小学、斯村小学分别做了各校在技术与工程教育方面的实施和思考。有的学校分享了他们是如何加大科学课程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的经验;有的学校以“草莓生长”“水净化”“搭建桥梁”等真实问题为情景,就如何开展项目化学习,强化学科实践,培养深度思维,拓展中小学生科学视野和创新能力进行了交流。

  省教育厅教研室管光海博士做了《国际视野下的浙江工程启蒙教育实践探索》的讲座。他从聚焦问题解决、关联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出发,通过电子百拼、快递公司、分拣器等生动案例,向老师们明确了“要从不同路径探索推动学校技术与工程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后,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吴海尧和管光海共同为市外国语小学、江北中心小学、市外国语小学江北校区、白云中心小学、白云实验小学、巍山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巍山校区和横店文荣实验学校7所小学颁发了“东阳市技术与工程教育基地学校(第一批)”牌匾。

  “要推动课程改革落地,赋能课堂教学变革,基于学业质量评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活动最后,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应晓洪表示,7个基地学校要打造成一个协作体,以点带面,让广大中小学生参与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在现实生产生活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体悟劳动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扫一扫 看视频

  通讯员 厉哲恺

  聚焦技术工程 探究科学教学

  我市举行首届专题研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