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中至今清晰记得初见周凌波的场景:“背着一个双肩包,坐下来就掏出一张A4图纸,上面用铅笔勾勒出山峦、河流,贴着几张不同时期风格建筑的打印图片。”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周凌波已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播放PPT开始详细介绍。
在长达30多年的木雕艺术生涯中,每次洽谈业务,都是客户提要求,陈一中绘草图。“没想到居然还有客户主动提供草图,虽然此图并不符合东阳木雕设计要求,但是他的认真让我肃然起敬。”接下来的接触,让陈一中见识到了周凌波求实求真的学术精神——他不仅深入研究了东北大学百年迁徙路线,而且仔细分析了将用木雕表现的东北代表性山水,采集收购了东北大学的办学史料,视野遍及东三省、北京、四川、河南、陕西等地,“可以说,为了这份送给母校的大礼,他重新丈量了一遍母校的历史。”更让陈一中感怀的是周凌波的情怀——由他个人独资捐赠这件木雕。
作为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学者,周凌波先后在不同大学接受了本硕博教育,但他依然认为本科教育对于人的一生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在东北大学时我就读自动化专业,同时参与了诸多文化素养活动。母校四年为我夯实了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深刻影响了我的职业生涯、人生道路,因此我想尽我所能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与祝愿。”虽然是名“工科男”,但周凌波非常喜欢传统文化、民间文艺,决定用艺术作品呈现母校百年历史。“初时设想用国画长卷,但感觉载体较为常见,而且很难呈现波澜壮阔的百年时间轴。”周凌波说,直到后来见到东阳木雕,“那种散点构图、焦点透视的艺术表达方式震撼了我,觉得这就是献给母校的最理想的艺术形式。”
在朋友们的辗转介绍下,2022年秋,周凌波走进了位于东阳木雕小镇的陈一中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