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子豆腐 2023年08月02日  

  □李民中

  年逾九旬的母亲来家小住,有一天突然说:“很久没有吃到择子豆腐了!”听到这话,我赶忙找来山区朋友自家加工的一袋择子粉。

  关于夏天的少年记忆,是由一碗碗择子豆腐堆砌而成的。

  择子豆腐是东阳人最爱的传统消暑小食,入口柔软嫩滑,从嗅觉到味觉都倍感清凉。吃完一碗,仿佛身体内的燥热都被带走了。

  小时候酷暑难耐时,母亲总会从水缸里拿出盖着纱布的钵头,划出一块择子豆腐置于碗中,用小刀划成小方块,浇点醋,撒上白糖。我迫不及待地舀一勺放入口中,未及细品,咕嘟一声,就滑入喉头,落肚了。一碗下去,暑气尽消,五脏六腑都弥漫着一股清凉。

  择子实际上是柞子,它是石栎树的坚果。石栎树也称橡树、柞树。《本草纲目》说,柞子是橡实的别名。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详细记载了用它制粉的过程,方以智《物理小识》中也有“橡斗栗磨之定粉,则成黄豆腐”的描述。

  母亲是烧制择子豆腐的能手。先舀两大勺水入钵头,放入两大把择子粉,反复搅拌揉捏透了,再加水泡上。浸泡时,水得勤换,滤去择子粉的杂质,做出的择子豆腐才会清白嫩滑无涩味。

  经过一昼夜澄清,择子粉变成了糊状,将其倒入水已烧得沸腾的锅中。我坐在灶下添柴火,母亲拿着长柄铜勺,在锅里一圈圈不停地搅拌,等到锅里再次冒起大泡时,择子羹才算熟透,然后盛入陶钵,放进水缸内冷却。

  母亲告诉我,烧制择子豆腐还是比较简单的,但须提前一年准备原料,最为复杂的是摘择子沥粉。择子本身的味道很苦,须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才能去苦为甜。

  一颗颗椭圆形的择子,一小串一小串结伴而生,绿色的外壳光滑精致。将它从枝头摘下后,还要摊在地簟上晒干。

  孩子们常常光着脚丫,在地簟上踩着择子玩,经常滑倒摔得四仰八叉。

  待果壳开裂,取出里面深褐色的果仁,在水中浸泡后用石磨磨成浆。每每磨盘转动,褐色糨糊汩汩淌出,我心里就涌上愉悦与幸福的感觉。择子浆经过反复过滤、挤压,再慢慢沉淀,形成一层厚厚的淀粉。倒掉水,将淀粉取出,切块,晒干,就是择子粉。

  从一枚普通的野生果实,变成一碗嫩滑细腻的豆腐,可以说,择子的一生,虽不绚烂,亦堪称传奇。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丰裕了,可择子豆腐仍是东阳人不离不弃的解暑小食。一到夏天,它就成为随处可见的“清凉剂”,屡屡登上大雅之堂。

  妻子连夜烧制了一盆择子豆腐,翌日一早端给母亲。母亲吃了一碗,还要再吃一碗,啧啧称赞:“这味道真好,跟当年我做的一模一样!”

  那模样,像极了我儿时对择子豆腐的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