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洁如
心脏平均每天跳动10万次,一生跳动30亿次,是维持全身器官血液供应和正常运行的“发动机”。不过这台“发动机”随着人的年龄增长,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故障”。65岁的老赵患心衰(心力衰竭)已有10余年,虽在接受系统药物治疗,但这些年病情不仅没有被控制住,反而愈加严重。
上个月,老赵明显感觉体力变差,走十几步路就累得不行,直犯恶心,甚至连起床上个厕所都气喘吁吁。那段时间,他被胸闷、气喘、疲倦、恶心等不适症状折磨得够呛。为了改善生活质量,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横店文荣医院寻求帮助。该院心内科主任戴新斌在查看各项检查结果时发现,老赵的心脏就像使用多次的气球,比正常心脏大了一圈,代表心脏功能的左室射血分数也仅有22%(正常人在55%以上),这是顽固性心力衰竭的表现。再加上他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减弱,且存在室内差异性传导以及两心室收缩不同步的问题。这就像人的两条腿,若不能相互配合协调迈步,会严重影响前进速度,心脏的两个心室也是如此,收缩不同步会导致心脏泵血能力进一步下降。
治疗心衰,可以选择药物或者手术治疗。然而,保守的药物治疗只能减轻心脏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情、改善症状,但始终无法解决左右心室不同步的“心脏低效工作模式”,时间长了,可能还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等,危及生命。因此,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戴新斌综合评估病情后,决定为老人进行手术——植入起搏器。手术进展顺利,老赵心衰症状也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