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富矿”的掘金者 2023年03月15日  


  如果说,早餐是一座城市的温度,那么夜宵,就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每当夜幕降临,摊主们带着天南地北的美味,出现在东城各个夜市中,空气中迅速弥漫开各种美食的香气……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近日,记者走近夜市中的创业者,记录他们奋斗的样子,展现夜间经济在促进灵活就业、焕发城市活力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庞卫卫:怀揣“老板梦” 爱拼才会赢

  □记者 张庆

  日前,五马塘夜市“标王”摊位一事在多个网络平台热传,引来不少关注,“事主”就是金刚川大排档的摊主庞卫卫。

  今年,庞卫卫计划扩大摊位规模,大干一番。“疫情走了,生意好了,我原来的摊位只有100多平方米,今年扩大到300多平方米,可以满足更多需求,让生意更上一层楼。”刚刚忙活完,准备休息的庞卫卫说。

  庞卫卫是安徽人,出生于1985年,十多岁就外出闯荡。挖煤、搬砖、扛包……能干的活他都干过,能吃的苦他都吃过。6年前,在杭州萧山大学城附近卖瓷砖的他,第一次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大学城附近每到傍晚,就会有人骑着三轮车过来摆摊卖小吃,生意还挺好,看着不需要太大成本,自己也喜欢捣鼓吃的,就想着试试水。”庞卫卫说,“哪个打工仔不想当老板,总要迈出第一步。”

  就这样,庞卫卫拿着两三万元本金,买了辆三轮车,置办了点设备食材,开始和妻子在大学城附近卖起了小龙虾。

  虽然赚的是辛苦钱,可想到上下班自由,收入又比打工高,庞卫卫干劲十足。

  三年前,在五马塘夜市卖瓜子花生的庞卫卫干爹邀请他到东阳游玩。逛了一圈,庞卫卫发现五马塘夜市人流量挺大,消费能力也不错,就想到这里干。“当时我干爹正好要转让摊位,我就接手了。”

  随后,庞卫卫和妻子来到五马塘夜市,开启了新一轮的打拼。一开始,庞卫卫和干爹一样卖瓜子花生等,但没过多久,他就决定换产品。

  “民以食为天,我自己本身就比较喜欢研究吃的,还是做大排档更适合我。”就这样,庞卫卫开始做起了大排档,卖烤鱼、火锅、烧烤等美食。

  大排档的名字叫“金刚川”,令人印象深刻。“受电影《金刚川》启发,自己也想要做个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人,就以此为名鞭策自己。”庞卫卫不好意思地说。

  凭着新鲜的食材、可口的味道、周到的服务、实惠的价格,“金刚川”大排档很快做出了名气,并扩招了厨师和近10名员工。如今,庞卫卫虽说可以当个“甩手掌柜”了,可他不改初心,有空就和自己的厨师探讨新菜式。“做这一行,得一直创新才行,一道菜吃久了总会吃腻,得变换花样,这样客人才能源源不断。”

  短短三年时间,庞卫卫在这里结交了一帮朋友、一群老客。“做生意要先学会做人,只有诚信做人、踏实做事,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庞卫卫分享了自己的生意之道。

  “争取打拼几年,在东阳、义乌开自己的美食店,把孩子接过来,在这边安家。”市场复苏,烟火气回归,庞卫卫满怀期待。


 林义生:发挥余力,让烟火气升腾“致富味”

  □记者 张庆

  2023年,对于林义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源于一个深藏于心多年的念想:干自己想干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

  如今,梦想即将变为现实。

  林义生是义乌人,土生土长的他不仅目睹了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变化,而且参与其中,赚到了第一桶金。

  2015年,在小商品市场打拼多年的林义生决定转换赛道,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小商品批发就是中间商,随时有被替换的可能,我想要做点属于自己的项目。”林义生说。

  经过一番考察,林义生决定踏足餐饮业。“人是铁饭是钢,餐饮是刚需,且复购率高,这个市场大有可为。”

  一番调研分析,林义生夫妻俩选择章鱼小丸子,作为进入该行业的“敲门砖”。“章鱼小丸子这一食物因为日本动漫影响,在年轻人群体中深入人心,却没有大品牌。”林义生说。

  项目选定了,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有立足之地?林义生夫妻俩到日本考察学习,掌握了一套标准化生产流程和技术,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供应链,同时不断丰富产品储备,打造“小吃+快餐”全时段经营,在上海闯出了一条自己的品牌之路。

  如今,泉鲤章鱼烧门店不仅遍布全国多个城市,还荣登抖音上海市小吃快餐人气榜榜首,而且凭借独立的产业链,打开了预制菜市场,产品进驻万余家知名商超,获得多个行业殊荣。

  一切欣欣向荣,然而,林义生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瞄准了夜经济市场。

  “我们要摆脱刻板印象,对夜市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它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而是年轻人的休闲娱乐地,而且这些年国家也支持夜经济发展。”林义生说,这是一片新天地,值得开拓。

  不过,林义生的这一次“创业”和以往不同,不是为自己,而是成为“探路人”,为有同样想法的人蹚出一条路。

  “三年疫情,千家万户受影响,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就想着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想要创业的朋友,尤其是大学生、宝妈,提供一个增收致富的渠道。”林义生说。

  振兴路夜市成为林义生首个试点市场。去年12月,林义生发挥资源优势,创设“二町道”品牌,在振兴路推出了二町道日本章鱼烧、二町道韩式鱿鱼炒年糕和韩式炸鸡两个品类餐车。“目前还有一个澳洲安格斯牛肉汉堡餐车在改造,预计近期推出。”林义生说,一个餐车一个品类,他们公司已经研发储备了10余款不同国家地域的特色小吃,且在不断丰富中,可以让创业者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三个月的运营,市场反响良好,成了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这也更加坚定了林义生的信心,“我们秉着共赢的原则,希望将夜市餐车打造成人人皆可参与的创业平台。”林义生说,该创业模式门槛低、投入小,而且他们会提供技术指导、产品物料供应以及新媒体引流培训,包教包会,并无期限提供产品更换服务。“如果条件确实困难,我们也可以提供免费教学。”

  从批发销售小商品到创立泉鲤章鱼烧,再到如今试水夜市餐车,林义生的致富路越走越宽,也有了更多信心和余力帮助他人。“有多大能耐干多大事,为和谐社会建设出点力。”林义生表示。

 

 

华向鹏:创新路上的坚守者,希望多些“对手”PK

  □记者 张庆

  “不告诉你”是什么?常逛振兴路的市民应该都知道,它是振兴路夜市里小有名气的“网红摊位”,专卖水果捞、酸奶、椰奶等饮品。

  11日,当记者联系上摊主华向鹏时,他正忙着备料。为了保证口感稳定,十多年来,饮品食材的准备,他都亲力亲为。

  “我喜欢听着音乐在厨房备料,感情到位才能烹制美味。”华向鹏笑着说,饮品生意如同他的孩子,想要“茁壮成长”,必须耐心以对、精心哺育。

  看着他踌躇满志的模样,谁能想到他曾是个“一穷二白”的打工仔。

  华向鹏出生于1976年,早早就进入社会打拼,先后干过多个行业。等到谈婚论嫁时,才发觉自己一无所有,何以成家?“我当时很迷茫,还好有妻子的支持,她是温州人,鼓励我创业做生意。”华向鹏说。

  做什么行业呢?华向鹏有考虑过做祖传的糖饧,可考虑到时令性,不宜四季销售。妻子则建议售卖鞋、包等。经过一番考量,华向鹏决定卖奶茶,即便此前从未喝过一口奶茶。“当时,东阳已经有好多家奶茶店了,光振兴路上卖奶茶的摊位就有十多个,生意都不错,而且门槛低,就决定从这个入手。”

  当时市面上的奶茶普遍用奶茶粉冲泡,一杯卖2元,可华向鹏不想走这一低端路线,想调制专属奶茶。为此,他几乎跑遍了东阳每一家奶茶店,品尝、比较,“我印象中最多一天喝了30杯奶茶,真的喝到吐。”华向鹏回忆道。

  万事开头难。定好了方向,可创业资金捉襟见肘,即便从亲戚家借了5000元还是不够。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华向鹏鼓起勇气去找了吴宁街道振兴路市场管委会主任楼永强,请求缓期交付7500元的摊位费。“楼主任一口答应了,他说和我类似情况的人不少,刚起步都困难,他们也理解。”对于管委会的支持,华向鹏很是感激。

  万事俱备,以华向鹏网名命名的“原点”饮品摊开张。“当时压力不小,摊子位于振兴路与爱国路交叉口附近,处于夜市的尾端,不像现在是热门地带,而且妻子并不支持我卖奶茶,我就和她承诺8个月赚10万元,达不到目标就听她的。”华向鹏说。

  开业第一天,华向鹏就卖出100杯奶茶。“第一天手忙脚乱,出了不少差错,不过顾客都理解,这为我添了不少信心。”华向鹏说。

  虽然奶茶摊生意不错,可仍达不到与妻子承诺的目标。华向鹏想办法搞多种经营,早上在迎晖路店门口租个摊位卖蛇果,晚上卖奶茶时附带卖棒棒糖。每天进货、备货、卖货,生活好不忙碌。

  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当时横店举办美食节,他应邀参加,结果一炮而红。“那时没有条件买冰箱,只能用泡沫箱包裹着锅保温,回头看真的挺寒酸的。”华向鹏说。

  生意蒸蒸日上,2013年,华向鹏放弃多种经营,只专注于做奶茶,并去注册了商标。由于“原点”商标被抢注,受“不告诉你”这句歌词启发,就决定以此命名商标和品牌。

  正当一切步入正轨,2015年全国爆发了奶茶“珍珠”事件,这让华向鹏再次面临选择。“事件一出,我就停止卖奶茶了,我能预想到生意必受打击,必须转换赛道,做健康饮品。”华向鹏说。

  当时,夫妻俩决定休息一段时间,外出考察市场。在广东顺德,华向鹏交了2000元学费学习了双皮奶的制作方法。广西北海之行,更是让他打开眼界,原来饮品有这么多花样,食材皆可百变搭配。

  为期半个月的考察,华向鹏收获满满。一到家,他就迫不及待尝试新饮品,除了双皮奶,还选用了红枣、银耳等本地人喜欢的食材,推出七款新饮品。

  新饮品一经推出,就大获好评。考虑到顾客口味多样,华向鹏不断推陈出新,截至目前已有30多款在售饮品,储备饮品种类更是多达2000多种。“一种口味时间久了顾客总会吃腻,必须不断创新,贴近顾客口味,我们每次推出新口味,只要当晚卖不出一桶,就将其淘汰。”华向鹏说。

  除了自己不断学习创新,华向鹏还特别善于听取顾客的意见,每晚他都坚持守摊,一方面每两三小时就做好水果的更换,保证食材新鲜;另一方面增加与客户的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顾客见多识广,像我们的水果捞、椰奶搭配等饮品都是得到了顾客的提点才面世。”华向鹏说,每天他坚守摊位就是为了随时听取顾客的意见建议,这样才能一直抓住顾客的胃,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保证用料新鲜,华向鹏舍得“浪费”,对于制作设备也是如此,每年不吝投入,及时淘汰更新。

  工不枉人,地不亏人。疫情这些年,华向鹏的饮品摊生意不仅没受影响,而且火出新高度,日均销售1000多杯,2020年日均营业额更是高达上万元。

  然而,看着人流如潮的夜市,华向鹏竟有了没有对手的苦恼。“没了竞争对手,就容易安于现状、止步不前,我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地摊经济的支持力度,打造更多特色街,吸引越来越多人角逐夜市场,形成比学赶超、百花齐放的局面。”

  不过,华向鹏也坦言,如今创业的成本越来越高,就连摆地摊都“不再廉价”,与他刚创业那时不可同日而语。“我想政府可以研究出台孵化配套政策,例如与沿线村庄协商,前两年免收摊位费,给大众创业者一个机会和缓冲期,之后竞标摊位,价高者得。”

  此外,出道多年的华向鹏也希望给自己的优秀员工一个创业机会。“之前看电视时受启发,由我出资,员工经营并给予股份的方式支持他们创业,实现双赢。”华向鹏说,目前在谋划中,计划明年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