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耀
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金华市综合实践活动素养大赛一等奖第一名、东阳市小学英语素养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近期,收获3个不同层级赛事的一等奖第一名,让市外国语小学教师团队迎来了一波获奖高潮。
特别是获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更是刷新了我市小学数学教师在该项赛事上的最高获奖纪录,为该校20周年校庆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礼物。
对获奖教师而言,喜悦、激动、自豪是必然。但光环的背后,是外小教师团队“打磨一个、成长一群”的真实写照。
20年来,从一个人的成长到一群人的同行,从一棵树的挺拔到一片树林的繁茂,外小不仅成为老师们的“研修平台、成长驿站”,更为东阳教育打造出一个名校长名师成长样本的“孵化营地”。他们用优异成绩和坚实素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断打磨自己,提高专业能力,让每个孩子在吸收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发光的舞台。
共同赛课 赋能成长
从今年3月到11月,从东阳到金华再到全省,这场历时9个多月的比赛,终于在郭春获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如果仅凭我自己,肯定拿不了这个奖。”今年是郭春步入教坛的第十年,十年间,他获得过不少奖项,也得到过东阳市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但在赛课中获得这么高的奖项,还是第一次。
“从知道我报名的那一刻开始,学校就成立了专门的磨课团队,对我赛课的教案、课件、教态、课堂语言甚至是服装搭配都进行了指导。从东阳第一场比赛到省最后一场赛课,团队老师们前前后后帮我磨了不下50节课,甚至凌晨2点还在陪我打磨教案、修改讲稿。”郭春说。
“在外小能参加赛课是幸福的,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苦心孤诣的奋战,而是一群人不计回报的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水中之月,而是在团队的正确引导下,在日常点滴的积累中,实现能看见的、真实发生的成长。”获得金华市综合实践活动素养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的吴滢老师亦感同身受。
不因是他人的比赛,就选择冷眼旁观;不因是他人的荣誉,就选择有所保留。这个以外小校长卢雁红为组长的磨课团队,抓住一切机会帮助参赛老师提升课堂质量。每一位老师都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或真诚分享,或建议指导,为同伴的成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以生为本 注重课堂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课堂充满了不可预设的生成,仅凭赛前的突击,不可能呈现真正的精彩课堂,关键还在于教师日常学习的积累和沉淀。在外小,以生为本的课堂实践是检验教师成长和教研成果的有效路径。
“卢雁红校长一直跟我们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中一步步磨炼,一步步成长,全校各学科优质课程的评比与打磨,要将教研工作结合在一起,贯穿教师工作日常。因此,外小的一堂好课须经历层层萃取:从备课组中选出优质课,再到更高层次的展示课,这是一个让优质变得更优质的过程。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有注入心血、抗住压力、悉心打磨,才有机会脱颖而出。”外小数学教研组组长杜美玲介绍道。
“这样的层层选拔一方面可以为优质课评比打下扎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让高质量课堂起到引领示范作用,鼓励老师们从中互相学习、切磋,提高应变能力,精进业务水平,实现自我提升。”外小教导主任程春晓说。
从外小江北校区到外小交流学习的数学教师何靖,有幸成为郭春磨课团队的一员。进入外小一年多来,她感触最深的是看到了每学期的常态化磨课,因长期积淀而收获果实,“外小如同一片肥沃土壤,为教师成长提供充足养分,在日复一日的历练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培养人才 积蓄力量
建校20年来,外小始终致力于教师成长,打造充满生机的成长体系,不断完善队伍建设。
以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卢雁红为中心,打造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全链条名师提升系统;校内设立名师工作室,由资深前辈手把手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科类及班主任“师徒结对”帮助新生代教师学习更多管理经验与教学智慧……
学校还不遗余力搭建平台,借力特级教师、教研员、名教师开设公开课,以常态化的专业督导与引领助力各学科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上不断进步与提升。各级别的教学竞赛,各学科的汇报课、示范课,也让老师们能深度融入教研活动中,不断拓宽成长渠道,提升成长高度。近三年来,外小有12人次获国家级荣誉、14人次获省级荣誉、26人次获金华市级荣誉、122人次获东阳市级荣誉。
在成就他人中成就自己,以共同的目标带领团队向前行走,这或许是外小为何能星河灿烂、不断成长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