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9日  

  华诚兄惠赠《故乡的腔调》(2020年7月,化学工业出版社)有些时日了,原以为是他自己的新著,拆封才知是钱金利的散文集。

  钱金利未曾谋面。不过,时常能在《散文》等核心期刊和一些纸媒副刊读到“半文”的美文,爱不释手。拍案叫好之余,难免嘀咕:“半文是谁?”钱金利在《故乡的腔调》扉页有一亲笔题签“沙地土货,聊供一哂”,钤印竟是“半文”。

  何谓“沙地”?钱金利解释说:历史上,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曾发生3次大的水流改道,地处江北的沙地被迁移到了江南,隶属关系几经变更——先属海宁,后属绍兴,现属杭州。“说起来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沙地就是钱塘江边的一块地,这地里,因有数以亿计的沙土汇集,所以称‘沙地’”“是吴越的分界线,也是吴越的联结点”。

  “吴越不分家,我们现在叫‘吴越文化’。吴越方言,也是吴越文化的一部分,都盖着吴越大地的印信。”细读序言《故乡印信》,大体就能知晓《故乡的腔调》要说的是“沙地土话与生活日常”:“我写沙地方言,是因为方言就是故乡敲在我们身上的那一枚印信。不论你在不在沙地,离开沙地多远,身上始终带着这枚信印,你不抹,它在;你抹了,它还在。”

  查《现代汉语词典》,“腔”有两种释义,其中之一就是说话的腔调。人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唐朝贺知章是从乡音里找到故乡的。我和我的祖辈生活在越地,只要张嘴说话,立马暴露生养所在。

  在《故乡的腔调》中,钱金利收录了65句沙地方言,短的很短,只有一个字,像搡、埠、兑、吃、干、埭等;长的也只有四个字,譬如犯贱骆驼、的哩笃落、大头天话等,句句关联沙地百姓的生活日常。

  方言也叫土话,可这个“土”字绝非粗陋、低下和落后的代名词,而是指古拙、厚实、原生态,是褒义的。

  换言之,《故乡的腔调》以其鲜明的语言个性而独放异彩,读一篇文稿,犹如听一位千岁老人讲一堂生动的方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