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婕
热!热!热!这个夏天,好像一直热得很稳定,35℃的高温是标配,冲上40℃也不罕见。今年夏天到底有多热?为什么会这么热?高温将持续到什么时候?17日,记者就几个与高温相关的问题采访了市气象台副台长江聪杰。
本轮高温有多猛?历史同期第一热
“7月至今的高温天气事件,有可能成为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17日,江聪杰介绍,自7月以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市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极端高温热浪天气。7月1日至8月16日,我市平均气温33.1℃,较常年偏高3.2℃,为我市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一热;日最高气温≥35℃高温日数49天,其中东阳国家站≥40℃以上14天(之前历史最多2013年,9天),均突破历史记录。
今夏,我市多晴热高温,降水偏少。据市气象台统计数据显示,7月1日至8月16日,全市平均面雨量47毫米,最少为画水,仅6.1毫米。东阳国家站累计降水23.8毫米,较常年偏少88.6%,为历史同期第二少(最少为1971年,11.1毫米)。
抓住时机开展人工增雨
为大地“降温解渴”
有市民会问,天热雨少,为什么不开展“人工降雨”?“准确的说法是人工增雨,而不是人工降雨。”江聪杰解释说,人工增雨并不是凭空造雨,而是有条件的,需要有适合开展作业的云团,利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合适的降雨云层,“在大家肉眼可见万里无云的天气里,我们人工增雨作业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此外,人工增雨还必须经过严格的准备、申报、操作程序。为保证航空安全,每次增雨作业必须经过空域管制部门批准且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才能实施。所以,有时候会出现天气条件允许,但空域申请不到的情况,也会错过人工增雨的时机。目前,东阳境内仅有两处固定增雨作业点,分别是歌山镇孟婆山林场、画水镇溪南江村。
今年7月以来,因气象干旱明显,农业方面对增雨的需求很高,截至目前,我市气象部门已抓住时机进行了4次人工增雨作业。今后在满足增雨天气条件和空域条件的情况下,还将继续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为什么今年会这么热?
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则是直接原因。大气环流形势,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盛,是最主要的原因。从监测上看,今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偏大、强度偏强。在它的控制下,我国南方地区整体受下沉气流控制,天空晴朗少云。白天在日照辐射的影响下,近地面加热强烈,热空气滞留在地面,吹不走、散不出,因此出现较大范围的持续性高温天气。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20世纪中叶以来已经观测到了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其中高温热浪的频发多发是非常显著的特征。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频发多发会成为新常态。
今年台风也偏少?
大家是不是也发现,今年夏天不仅温高少雨,连台风也少了。江聪杰介绍,一方面,今年夏天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持续发展,台风生成源地(南海北部至菲律宾东侧海域)长时间维持异常反气旋,台风活动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从西太平洋副高的情况来看,副高表现出持续的强度偏强和面积偏大,7月份以来西伸脊点偏西的特征,也是不利于台风生成的。
持续高温会带来哪些危害?
高温对农业生产、人体健康等方面可能带来“热伤害”,需注意防范。“持续高温不利于部分农作物,特别是一些经济林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江聪杰建议,针对高温天气,果农要尽早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补水作业和喷灌降温,尽快清除已经受到热害影响的果实。
此外,用电需求激增是持续高温所引发的最显著的影响之一。高温下空调等电器使用频率大幅提高,对能源保供影响较大,相关部门要根据预报做好应急预案,保障电力供应。
对于公众而言,高温天气期间要尽量减少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及时补充水分,避免热射病及其他因高温诱发的潜在疾病影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正值暑期,在炎热的天气下,休假在家的学生游泳避暑时,一定要远离危险水域,防止发生溺亡事故。
还要热多久?
市气象台预测,未来几天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市仍持续晴热高温天气,23日前后局部可达42℃以上。对于这波高温,大家还得再忍它一些时日。
市气象部门对汛期后期(8月15日至10月15日)趋势进行了预测。江聪杰介绍,2020年8月发生拉尼娜事件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持续维持冷水位相,今年秋季很可能进入第3个拉尼娜年,我市将继续维持温高雨少的气候背景。汛期后期我市天气主要表现为:
气温继续偏高,高温偏多偏强。预计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气温变化波动较大。其中8月底前仍以高温热浪天气为主。9月上半月可能出现气温相对偏低阶段,9月下半月还会出现高温天气。
降水偏少,气象干旱持续发展。目前我市部分地区已出现中度气象干旱。预计汛期后期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2~5成,温高雨少,旱情将持续发展,我市可能出现伏旱连秋旱的现象。
存在台风影响风险。预计汛期后期可能有1~2个台风影响我市。1951年以来,拉尼娜事件连续3年的有4次,在第3年(即1956、1975、1985和2000年)我市均有台风影响、但略偏迟。
强对流天气较强。夏秋转换季节,易出现强雷电、短时暴雨、短时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由于长期高温,大气中能量积累加大,强对流天气的猛烈程度和局地性、突发性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