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潇 实习生 马歆晨
夏季来临,随着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加大,各种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食物也很容易腐败,再加之苍蝇叮爬、污染食物,如果吃了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患者往往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吐泻严重的还会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那么,在夏季该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呢?
●妥善储存食物
在储存食物时,要注意将生食和熟食分开来放置。烹调好的食物,室温存放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应尽快放入冰箱保存,避免在室温内暴露过长,导致腐败变质;冰箱也不能永久地保证食物新鲜,熟食制品不宜在冰箱储存时间过长,以防止致病性细菌大量繁殖,导致人们进食后引起食物中毒。
●讲究卫生
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接触厨房用具的抹布每天消毒晾干,及时清理厨房垃圾,防止孳生蝇虫。食材烹饪前要洗净,加工制作用的餐具、砧板、容器应生熟分开,用前用后及时清洗。外出聚餐应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
●烧熟煮透
食物没有烧熟是引发人们食物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食用熟肉类制品、豆类制品之前,要注意彻底加热。加工好的熟食应当在2个小时内食用,超过2个小时,需要再次充分加热后方可食用。剩饭剩菜食用之前要确认食物无变质并彻底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