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等饭吃”到“做饭吃” 2022年06月14日  

  这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相结合的盛宴。湖田小学举办全校性的烹饪活动,说明了学校师生重视劳动实践。活动结束,师生分享着“小厨师”们的劳动成果,既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又增添了学生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劳动兴趣。

  前段时间,“教育部要求今年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会煮饭”的新闻成为热搜话题。劳动课不仅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而且课程内容设置十分丰富。

  比如,在烹饪方面,1至2年级学生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3至4年级学生要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等方法,如加热馒头和包子,煮鸡蛋、水饺等;5至6年级学生要能做2至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能设计一顿营养食谱;7至9年级学生,除了要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外,还要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至4道菜等。

  本次活动中,402班烧出了一桌美味的菜,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该班学生“超纲”的厨艺得益于每周开展的“厨房学堂”。该班班主任王丽霞介绍,学校处于城郊接合部,学生多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不少学生家长因为工作繁忙,不能按时回家为孩子烧晚饭,导致孩子常常不能按时吃饭,或者只能吃父母上班前为他们留下的冷饭。

  这样的环境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只有让孩子通过劳动教育,学习做饭烧菜技巧,实现从“等饭吃”到“做饭吃”的转变,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为此,王丽霞每周都会布置烧菜作业,在她的朋友圈中,也常能看到学生在家制作的美食图。欣慰的是,一个学年下来,孩子们在做饭烧菜中成长了不少,偶尔烫着了也很淡定,会自己去用冷水冲或者拿冰袋敷。

  对于学校举办烹饪活动,家长们也是好评如潮。一位家长说:“这样的烹饪活动增加了孩子煮饭烧菜的积极性,有效地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学校,学习文化课是一个方面,能让孩子参加劳动、提高劳动实践能力又是一个方面,真心感谢学校的良苦用心。”话不在多,却句句在理。

  希望此类的烹饪活动、劳动实操课可以多一些,再多一些,真正让劳动沁润孩子内心。